关于启动“广州记忆”口述历史工程的建议
 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启动“广州记忆”口述历史工程的建议
提案者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情况分析

  广州在商业贸易领域、城市交通建设领域、非物质文化领域等方面,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轨迹,积累有大量城市文献记载。但是,这些记载一般只谈框架不谈细节,只谈结果不谈过程,只关注党政领导重要人物缺乏普通人的生活。而城市发展的精彩细节、重要过程,才是一座城市真正独特于其他城市的地方。目前,国内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深圳等地,从政府到民间,纷纷掀起口述历史活动,采集市民的故事,及时为所在城市挽救“城市记忆”。广州市在这方面重视远远不够,缺乏系统规划、全面统筹、有效组织,资金支持和专业引导。 

具体建议

  要讲好广州故事,传播城市风骨,传承岭南文化,广州需要及时启动广州记忆口述史工程。 

  一、将口述历史作为文化传承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史志专项工作。 

  1、授权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此项工作,统筹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由于口述历史属于政府修史编志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地方志工作机构行政职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议由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市文广新局牵头负责此项工作,尽快形成由市文广新局、地方志办公室、党史、档案、文史馆,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民间文保组织等各相关部门、机构组成的广州口述历史联席会议工作制度,以合力之势,整合力量,共享资源;并借联席会议工作平台,全面规划全市范围内的口述历史工作,统筹协调。 

  2、优先规划重大事件、重点部门、特色行业老领导、老行尊的口述历史。与时间赛跑,及时留存这些亲历者的历史资料与数据。 

  3、多方宣传,树立全社会抢救意识和紧迫感。除在主流媒体宣传此项工作外,建议市教育局倡议,在广州中学生中发起“书写家族史”的活动。鼓励广州各所中学,与历史教育、乡土教育相结合,开展学生采访自己家族长辈的课外活动,一方面培育青少年爱国、爱家的历史责任感,另一方面拓宽口述历史渠道,广泛收集广州地区家族发展的历史资料特别是民俗资料。 

  二、行政拨款与民间筹款相结合,在保证启动经费的基础上,调动民间参与的积极性。 

  建议尽快设立“广州记忆”口述历史专项基金,由联席会议牵头单位统筹管理,面向社会各界招标。只要口述项目有利于保存广州记忆,讲好广州故事,都可以申报该专项基金,得到专项启动经费支持。同时,政府要给出政策,引导和调动民间资本参与。 

  三、支持建立行业组织,制定工作规范,培养专业人才。 

  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口述历史行业组织的管理和运作经验,规范工作流程与工作规则。建议成立口述历史学会或行业协会,全面调研广州口述历史开展情况,着手制定详细的工作手册,对访谈流程、访谈者与受访者的责任与义务、法律授权文本等均做出明确规定,为从事“广州记忆”口述历史的个人和组织提供范本。同时,行业组织要致力于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开展专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 

  四、有效开发利用口述资料,讲好广州故事 

  开发与利用收集而成的口述资料,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资政。例如重要部门和特定行业的口述历史,可供该行业从业人员学习与借鉴,为行业培训提供素材。爱国爱乡的口述历史,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为此,要重视口述历史数据库建设,系统、科学地保存资料。借助文化艺术力量、领域,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或当前市民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口述资料进行开发利用。学习和利用新媒体,面向年轻人群体,有效传播广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