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中国优良文化的传承,加强少年儿童对传统节庆文化的认知
 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重视中国优良文化的传承,加强少年儿童对传统节庆文化的认知
提案者 陈国欣
情况分析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西方的文化意识不断渗透到我们的生活里,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上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力宣传,传统文化教育乏味,使得西方的节日文化意识大举侵入,不但青少年趋之若鹜,连成年人也乐此不疲,甚至众多的儿童教育单位也带领孩子和家长过上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宗教节日。 

  家长一边带孩子上香拜佛,一边又给孩子戴圣诞老人的小红帽、买万圣节的面具。孩子缺乏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识与认同。  

  一、多数幼儿园和小学以西方宗教节日为活动主题,少年儿童从小过上没有本国文化根源的节日。 

  二、节日变味,幼儿园或学校以亲子为题,家长们奔走采购相关物料,家庭之间甚至出现莫须有的攀比情况。对少年儿童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三、少年儿童对中国传统节日观念淡薄。随着家长们的假期稀缺,很多会选择在传统节日假期出游,孩子们感受到的本土节庆就是旅游的概念;偏偏西方假期因为国内没有放假,如常上班上学,也这造就了很多学校方便组织西方节日庆祝活动。以同等意义的节日来讲,孩子们对西方圣诞节的由来和习俗可以说滚瓜烂熟,而中国的传统春节是何由来,所在城市的春节习俗又有哪些,小朋友们大多只能说出“逗利是”和吃大餐。 

具体建议

  一、重视传统文化和节日,由市文明办牵头市教育局推行实施,加强统筹部署,在幼儿园及小学中学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节庆中有祖先们的奋斗故事和生活积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桎梏思想、固步自封,只有知道自己民族的渊源与文化,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外来文化有客观的认识和比较,不盲从,不追逐,不被利用。 

  二、丰富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庆祝(纪念)形式,不要将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局限在说教或“看图识字”上,要善于创新,善于将传统习俗和现代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投入,丰富节日文化的内涵和形式。政府和媒体尤其应该予以重视,责无旁贷,不遗余力。 

  三、停止在幼儿园及学校内就西方节日进行相关的庆祝及主题活动(国际学校除外)。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不一定要凡节必过,过度顺应社会氛围从小让孩子过上西方节日。减少并逐步取消每逢西方节日中的漂亮服饰与礼物。 

  四、加强家庭教育观念的引导,从家长入手,倡导孝敬长辈尊师重道的观念。有幼儿园打着亲子活动的旗号,让家长带领着孩子们共同为西方节日做准备,这种重外而轻内的意识应及时扭转。多向孩子传播传统故事及英雄人物,培养家国的概念,让其懂得节庆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