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尽快改进市属中小学教师招聘工作的建议 | ||
提案者 | 何智 | ||
情况分析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建设将影响一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前,市属中小学的教师招聘工作都是由学校自主进行,每所学校提前在官网挂出招聘计划,并自行前往省内外高校举行招聘现场咨询会,然后根据收到的简历情况,再自行组织笔试面试,并根据学校招聘计划及编制余额的实际情况,物色合适的毕业生或在职教师,加入到教师队伍。 从2014年开始,实属中小学的教师招聘工作改变了方式,划归到由市教育局和市人社局统一组织进行,也就是所谓的公招,先进行笔试,再根据1:3或1:5比例挑选面试人选,最后再面试择优而定。但实际证明,这种招聘方式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后遗症”: 1、公招的方式需要改进。教师是一种相对特殊的服务行业,需要综合考察应聘者的各种素质,例如仪容仪表,品德情操,职业情趣,心理素质等,而这些都不是单一的学科笔试就能选拔出来的。很多不适合从事教师行业的应聘者通过了笔试,但最后应聘单位觉得不合适没有录用;而一些很适合从事教师行业的应聘者却无法通过笔试,从而浪费了人才。 2、公招的时间需要改进。目前时间是严重滞后的,无法挑选到优秀毕业生。例如2016年的招聘工作安排在2016年4月份,那个时候可供挑选的应届毕业生已经不多了,根本选不到合适的。2017年的省内招聘工作至今还没有启动,而据华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调研,已经有省内几十家学校或教育局去华师完成了2017年的招聘工作,而广州尚未行动,若等春节后再过去招聘,已经很难招到优秀毕业生了。 3、公招的地点需要改进。目前是统一去外地招聘,一般是挑选当地的一所师范院校来进行宣讲和收简历,但往往外地的应聘者不多(广州基础教育的待遇福利并没多大吸引力),大多数应聘者都是广东或广州过去的毕业生,他们也被迫按指定时间去到外地,参加招聘的有关程序,加大了毕业生的时间成本和交通及食宿负担。另外,有些特殊中小学,例如美术中学,启智学校等,他们去一般的师范院校也很难招到合适的人,他们需要去专门的高校去招聘,如美院等。还有现在随着教师招聘范围的扩大,其实不一定去师范院校招聘,去综合性大学招聘往往能挑选到更优质的毕业生。 4、公招的程序需要改进。市属中小学教师招聘工作在市教育局这一关是组织人事处分管,但组织人事处的工作繁忙,对招聘工作也不太熟悉,而且很多工作还要跟市人社局对接,导致公招的效率太低,签名审批的时间很长,而毕业生往往找工作心理也着急焦虑,不可能在一家单位等待过长时间,这样也经常有一些已经相中的毕业生,为了保险起见,往往来不及等待,又签约了其它城市的学校。 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关于尽快改进市属中小学教师招聘工作”的建议。 |
||
具体建议 |
1、把市属中小学教师招聘的自主权重新给回学校。学校在招聘前,结合编制数量和需要岗位,先向市教育局提交招聘计划和招聘方案,审批没问题后公布挂网,但招聘的具体组织工作(含笔试面试),完全交回各学校自主安排进行,可规定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市教育局和市人社局加强督导和监控即可。 2、适当延长新入职教师的试用期时间,强化教师正式入职的考核工作。教师队伍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我市教育的质量和万千家长学生的前途,当前新入职教师的试用期约为一年,但有时一年的时间还不足以全面考察一个人。目前教师的编数很紧,解聘又相当繁琐,建议新入职教师的试用期可延长至两年,充分考察,确实把适合做教师的人才选拔进来。 3、在二胎政策下,很多学校考虑采用临聘的办法来临时填补教师空缺,但事实证明,很难物色到合适称职的临聘教师,建议适当增加教师编制,保证教师队伍质量,有效解决二胎政策带来的师资不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