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完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
 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完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
提案者 王桂林
情况分析

  2015年,广州摘得“全国地级以上市孵化器优秀数量第一”和“广东省内优秀率第一”。截至2016年9月,全市已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8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8家(包括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家),国家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单位4家,省级孵化器18家,市级孵化器24家,全市孵化器总面积达750万平方米,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余个。目前共聚集孵化项目700多个,在孵企业5000多家,高成长企业近900家,形成了科技项目和企业聚集发展的良好态势。   

  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设类型以综合性同质化为主而高规格专业性不足、公共服务以一般服务为主而专业服务不足、考核评价以传统指标为主而创新务实不足、要素集聚以就近结合为主而吸纳辐射不足、国际合作以浅层交流为主而深度融合不足。   

具体建议

  (一)围绕产业建设的重心脉络优化孵化器战略布局 

  优化孵化器的战略规划和发展布局,以广州高新区为核心,围绕广州科技创新走廊、珠江沿岸创新带以及“特色小镇”建设,强化市区联动,鼓励各区创建省部合作共建的创新基地。侧重孵化器质量提升,积极探索多种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服务模式,探索建设创业专业街区,形成孵化器集群和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区。加强孵化器的品牌建设,支持服务模式先进、孵化经验丰富、有实力的孵化器推广其孵化服务品牌、运营模式、管理经验等,培育孵化器专业运营商。 

  (二)根据企业成长的规律特点优化孵化器生态系统 

  建立垂直分工、种类完备、全阶段孵化的孵化生态系统。引导和支持孵化器业务向前端和后端扩展,即以孵化器为核心,建设“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的孵化链条,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鼓励孵化器利用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建立以专业技术服务、创业指导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天使投资服务和市场拓展服务等为特色的孵化服务机制,形成各具特色的孵化服务模式。 

  (三)创新服务业态的发展,模式优化孵化器投融资网络 

  鼓励社会资本尤其是产业资本参与孵化器建设,探索“孵化器+天使投资+创业企业”的孵化发展模式,为本市孵化器构建更全面的投融资网络。设立种子基金,通过财政投入予以支持,加强天使投资服务能力,着力吸引更多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机构落户广州。 

  (四)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优化孵化器评价体系 

  完善孵化器绩效评价制度,切实改进孵化器的考核机制,应加强对服务资源、服务绩效、资源聚集等指标综合考评,完善考核反馈机制,将评估结果与孵化器升级、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直接挂钩,并建立考核结果公开机制,使考评的过程及结果阳光透明。实施孵化器退出机制。 

  (五)提供全面专业的培训辅导优化孵化器人才体系 

  政府可发挥统筹作用,定期组织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孵化器管理人才的培训,满足孵化器发展对管理、运营等多样性的需求。建立面向孵化器投资者、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平台等;建立多层次的创业导师服务队伍,完善“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孵化机制,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专业的创业辅导,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五)建立全球视野的共享路径,优化孵化器资源集聚能力 

  应在全球视野下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加强与国际孵化器组织的合作交流,提升全市孵化机构全球创新资源集聚能力。通过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在广州建设国际企业孵化机构;鼓励境外机构通过股权投资等形式在广州设立国际企业孵化器。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孵化器在海外建设分支机构,提升孵化机构吸纳全球高端创业项目和团队的能力,搭建企业国际化发展平台。支持广州的孵化器与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建立对接,开展技术交易及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引进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技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