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广州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现代会展之都”的建议
 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把广州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现代会展之都”的建议
提案者 宋川
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展业迅猛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会展业的重要一级和推动贸易全球化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三个会展经济带,它们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发展,在东南西北中各大区域,也涌现出了一批会展中心城市,它们的展馆硬件条件与经营管理水平都与国际接轨,并且呈现出比学赶帮超之势。而我们广州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作为老牌会展中心城市的先发优势地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代会展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无论从体量还是质量上看,广州并没有展现出本应有的会展业传统基础、大格局与大气象,在全国的地位也由曾经的国内会展业龙头,慢慢滑落到了全国“老三”的地位。 

  一年两届在广州举办的广交会算是高大上,根据国际展览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举办的展会都不能进入前三甲。而广交会的主办方是国家商务部,并不是广州市地方主办的。几个国际性品牌大展如家具展和建材展也都属于商务部。如果除开广交会,广州会展业的实际发展水平甚至比不上深圳和成都。真正属于广州人的品牌展会寥寥无几,以广州博览会为例,它的影响力与辐射力也是差强人意的。 

  广州要深度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与水平,就一定要有相应题材的国际品牌大展与之匹配,而真正的品牌大展又都是由政府与市场共同开发培育出来的。为此,我们要抢占先机,有所作为。然而,广州会展业目前的状况是顶层设计还有缺失,“四梁八柱”也没有完全搭建好。 

  问题与不足: 

  政府的主导作用弱,商(协)会的主体作用弱,民间办展力量弱,高端人才群体弱,各类专业型展览弱。虽然广州也出台了会展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但与上海与北京相比,或与国内其它先进城市相比,无论是发展目标还是政策措施,都还显得缺少亮点和力度。 

  而上海的会展业在推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消费、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上海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在总体规划中提出建设“国际会展之都”,明确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形成要素集聚、布局合理、产业生态优化的会展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功能完善、制度健全、安全有序、优势突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著名会展城市。为此,上海将从建设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展览业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打造透明、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健全展览业政策扶持体系等方面继续努力。 

  近年来上海市展览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展览场馆面积最大的城市,展会数量和展出面积均居中国各城市之首。全市展馆总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米,去年共举办各类展览851个,展览面积1513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展占全市展览总面积的74.29%,展会市场化运作率达到97%,专业化程度达到92%。而广州这方面的数据、政府政策扶持体系与工作力度与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具体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划编制、政策法规、综合协调等方面的强力作用,从而营造良好的办展环境。广州的搭车办展和骗展现象屡禁不绝,办展机构鱼龙混杂,馆内外秩序混乱,各类投诉增多,安全隐患很大。 

  二、强化商(协)会的办展主体功能,发展壮大民营办展力量。广州的办展机构基本上是以国企独大,民营办展机构小而散,不成气候。一方面要支持和鼓励各类商(协)会出面办展;另一方面要扶持民营办展机构,使其发展壮大,成为市场化主流。 

  三、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积极引进符合广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的国际性品牌大展。充分激活和利用好广州的区位经济优势,通过资本运作、项目移植或复制,直接引进若干国际品牌大展在广州落地生根。 

  四、做好现代会展业高端人才集聚工作。要通过官产学研一体化与基地化的教育培训方式,加速培养或引进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会展策划师和职业经理人。与此同时,优化现有会展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最好充分利用如广交会等现有优势资源,筹建一所专门的会展专业技术院校,成体系的培养现代化、国际化的会展专业人才。 

  五、坚持问题导向,找到工作抓手,大力推进现代会展业的发展,以此促进城市功能的转型升级,从而把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现代会展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