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科业务医保收费标准的修正建议
 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心理专科业务医保收费标准的修正建议
提案者 周伯荣
情况分析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随着社会群体对幸福指数提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成为人民群众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讲话中倡导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这是国家领导人层面首次提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问题严峻,在综合医院70%的就医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门诊就诊的患者中30%为心理疾病患者,大量就诊于各个非心理专科,30%的躯体疾病患者伴有明显的心理疾患。在未就医的亚健康人群中多数为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有成长过程中,亟需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幼儿、儿童、青少年等未成年人。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现实中,我国专科医生缺口最大的就是临床心理医师,大多数三甲医院尚无配备完整的心理专科,其它地区或者社区医院基本为空白,比起媒体报道的儿科医师的缺口更为明显。一者,与既往医疗界、患者、社会只重视躯体疾病,忽视了心理疾病有关(目前已经明显改善);二者,与心理专科医师劳动付出与收入严重不成比例;三者,整个心理专业收费标准过于廉价,业务收入低,医院管理层的资源分配严重不足。 

  这里的核心问题就是心理专科业务收费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所有心理测验评估为医保的自费项目;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同样为医保全自费项目; 

  2、部分心理专科的量表评估收费过低,如韦氏智力测试需要一个专业技师2小时的工作量,收费仅120元;明尼苏达人格测定需要1.5小时测定工作,收费仅60元;这些收费标准为20年前的标准,至今为能够提高。 

  3、心理治疗公立医院按国家三甲医院标准收费为每小时160元(近20年未调整),过于低廉。标准化的心理治疗,心理医师需要预先准备30分钟,每次治疗结束需要工作至少30分钟。每天极限工作量为心理治疗6个患者。相比同城市的社会心理治疗机构或者工作室,收费为每小时1000元至3000元,相差甚远。相比其他专业的业务收费,多数为医保甲类或乙类收费,收费标准已经多次提高。 

具体建议

  1、更改心理测验项目为甲类或乙类医保收费标准; 

  2、提高心理测验项目的费用,尤其是费时,费人工,技术分析难度加大的项目需要大幅度提高,建议增加100%至200%。 

  3、系统的心理治疗项目收费标准建议更改为医保乙类或丙类,建议合理提高心理治疗费用,可参照南京市试点收费标准,主治级心理治疗师收费每小时300元,副主任级心理治疗师收费500元,主任级心理治疗师收费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