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广州市尽快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建议 | ||
提案者 | 李小琴 | ||
情况分析 |
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游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5月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正式实施,对研学旅行作出了规范,使各地开展研学旅行有章可循。 一、开展研学旅行的意义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载体。研学旅行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等,让广大中小学生实地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童年的快乐,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 2.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重要途径。研学旅行遵循教育规律,把学习与旅行实践相结合,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强调学思结合,突出知行统一;让学生学习自我管理,学会生存技能,锻炼体魄,坚强意志,在寓教于乐的实践体验中促进身心健康,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广州开展研学旅行的状况 对于研学旅行,学生喜欢、家长愿意,近年越来越受到欢迎。但现有的研学旅行项目主要是市场行为,培训机构、旅行企业等纷纷抢滩布局。而在升学率和安全责任的双重压力下,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顾虑较大,动力不足。目前,很多学校只是每年一次组织学生进行一天的春游或秋游,遇到流感等特殊时期还要取消。 究其原因,广州市还没有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计划,对开展研学旅行没有统一的安排。因此,工作随意性较大,与教教育的结合不紧密,没有相应的协调机制、责任机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规范。 研学旅行是教育与旅游的融合,因此不仅涉及学校和教育部门,也需要旅游部门、文化部门、市政园林部门、交通部门等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还需要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才能开展好这项工作。
|
||
具体建议 |
开展研学旅行,应遵从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和公益性原则,需要建立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工作机制,需要开发符合地区学情的活动课程,需要建设以资源整合的活动基地,需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精品线路。为此建议: 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制定出台《广州市中小学研究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设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发改、公安、财政、交通、文化、食药监、旅游、保监和共青团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将职责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对研学旅行工作进行规划和管理。 整合资源建立基地。结合广州实际,建设并推出一批现代化企业、农业生态园、大专院校、博物院所、主题景区等成为研学旅行基地。以研学基地为重要依托,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研学基地也可委托有资质、信誉好的教育机构协助承办,基地教学人员应获取相应的资格证并经过严格的上岗培训,具备扎实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申报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全国试验区,让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学生来广州研学旅游,宣传岭南文化,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发展。 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教育部门及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地方人文景观、自然资源相结合,与校本教材和地方课程开发相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项目。课程内容应涵盖安全教育、行为养成、人文素养、社会调查、生产劳作、心理健康、环境保护、素质拓展、艺术创作、工艺制作、地方文化、海洋文化、国防教育、法制教育、家政培训、公益劳动、科学探究、科普创新、勤工俭学等多方面的整合。 探索模式规范管理。教育部门可安排学校分批进行,学校可按计划灵活安排出行的年级、人数或天数。外出研学旅行一般3-4天。如可以采取两两模式,两天在基地主场开展实践活动,两天行走精品路线(观摩景点),由里到外,由近到远,动静结合,丰富多彩;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学校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形式,提前拟定活动计划告知家长并与家长签订协议书,建立安全责任体系,明确承包者、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建立评价方案。教育主管部门应把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分管理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 多渠道筹集经费。采取合作、共享、多赢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建议交通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公路、铁路和水路出行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文化、旅游等部门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争取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将此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