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以陈家祠为核心,进一步推进广州西关文商旅融合发展 | ||
提案者 | 黄海妍 | ||
情况分析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陈家祠是广州的文化名片,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馆址所在地,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陈家祠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丰富,珍品众多,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据统计,近三年陈家祠的游客参观量都在百万以上,2017年更是历史性地达到108万人次。 然而,这样一个闻名遐迩、游人如织的文化旅游景区,游客在内仅逗留1-1.5小时后就离开到别处游玩消费,没能带动周边形成文化旅游区,促进文商旅的融合发展。究其原因和存在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1、对陈家祠和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掘得还不够,表现在作为文物本体的陈家祠前坪水塘尚未恢复;博物馆珍贵藏品的展示空间太少等,影响了景观总体吸引力的再提升。 2、独具陈家祠/博物馆特色的文创产品开发和销售还没有做起来;景区内游客服务中心、卫生间、大型停车场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足,滞后了景区的发展。 3、陈家祠的北侧、西侧(荔湾路以东,龙源新街以南)都是低矮破旧民房和临时性建筑;原世纪明珠酒家、旧货市场已关闭一年多不仅存在严重的安全、卫生问题,而且资源闲置,没有有效地治理、规划和利用起来。 |
||
具体建议 |
目标:在荔湾北路以东,康王北路以西,龙津中路以北,龙源新街以南区域,面积约0.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以陈家祠为核心,建设陈家祠文化旅游景区,进一步推进广州西关文商旅融合发展。 实施计划: 1、优化陈家祠的布局和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复原前坪水塘,加强游客中心的建设;在陈家祠西围墙外增设卫生间,在前广场地下增设大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2、由政府牵头成立陈家祠文化旅游景区建设课题组,成员包括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荔湾区旅游部门与金花街等相关单位。考察如成都武候祠与锦里、天津天后宫与古文化街、佛山祖庙与新天地等类似文商旅开发运营较成熟的景区;对景区相关区域进行调研,就景区建设的可行性、开发方式、运营方式与前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形成报告。 3、建立陈家祠文化旅游景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景区。 4、将陈家祠文化旅游景区内的低矮破旧民房和临时性建筑改造成安全卫生、与陈家祠建筑风格一致的建筑群,进行工艺品销售、特色小吃和文创旅游商品经营的招商。引入穗联公司等文创龙头企业,强化陈家祠文化旅游景区的传统民间工艺展销功能,打造岭南民间工艺展销中心。 5、加强对陈家祠的各类安全监测,在不损害古建筑和影响日间景观的前提下,形成以建筑景观照明为主,配合进行虚拟展示、艺术展演的陈家祠夜间开放模式,在提升陈家祠景观的品质和影响力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游客进入景区观赏和消费。 6、利用双地铁交汇的交通和地理优势,加快陈家祠地铁站南广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及周边园林绿化升级改造,并打通新光城市广场与地铁通道,增强陈家祠与周边重要商业体的交通人流连接,有效分流地面人流,并增设智能交通引导服务设施,优化区域集散中心功能。 7、陈家祠以北龙源社区等一带街区大部分为七八十年代私人建设、现已杂乱破旧的住宅建筑,多为危破房,居住条件很差,也对陈家祠形成消防安全隐患。需由市规委牵头开展该区域规划的优化完善,尤其明确祠北用地详规,预留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新陈列馆和文物库房扩建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