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传承精神, 弘扬传统, 促进岭南书画文化传承与发展 | ||
提案者 | 台盟广州市委员会 | ||
情况分析 |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台盟广州市委员会围绕岭南书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提出促进岭南书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些建议。 存在问题: 1、 理论研究不足 目前学术界对岭南书画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于岭南画派的核心内涵挖掘不足。岭南书画的艺术特色、优势与不足、所提倡的艺术精神内涵等都缺乏统一、完整的表述和研究,这直接影响了青年学子对岭南书画的学习与传承。岭南书画界对岭南书画文化的发展缺乏统一的纲领和目标,画家、美术评论家和画廊三者协调不一,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部分书画家、美术评论家不注重理论文化修养,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也容易误导群众。 2、 市场秩序不规范 书画市场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书画文化的繁荣,但伪书画的泛滥也容易扼杀真正的艺术。目前,艺术市场上充斥着“跑江湖”的伪艺术家,山寨书画会成为江湖书画家的炒作平台。为提高知名度,一些人完全不顾艺术传承,以丑为美,哗众取宠,严重背离了书法的审美鉴赏,扰乱市场秩序,也误导民众对书画艺术的鉴赏。书画市场低迷,影响了艺术家创作的积极性,甚至走入媚俗、保守的误区。 当代书法教育不规范,也制约着书法艺术的传承。社会上儿童书法培训班良莠不齐,很多培训班一味追求效率,急于求成,不注重书法基础,导致很多初学者走进误区,直接影响其深入的艺术学习之路。 3、 书画文化在普通民众中普及率不高 目前,岭南地区的艺术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岭南和江浙地区均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但两地的美术创作、人文传统及艺术探索方面却相差较大,社会力量把资金投资在书画上的不多,这与岭南地区整体书画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有关。书画艺术家小圈子多,但书画文化在普通民众中普及率不高,民众对书画艺术的鉴赏水平也有限,这也给了一些“江湖书画家”可乘之机。书画艺术类的博物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大部分已经免费开放,但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在开展公共书画文化教育活动方面有待加强。 4、 书画艺术家“丘陵多,山峰少” 一个地区书画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往往以书画精品力作的涌现为标志。而当代岭南书画文化艺术缺乏精品,展览不少,但亮点不多。在全国性的书画大展中,岭南书画作品获奖情况与江浙等地相比有差距。当前的岭南书画文化缺乏领军人物和在全国深有影响的大家,也缺乏一种地域的凝聚力和群体的号召力。书画是文化的承载,是文化内涵的外在表达,同时需要传承与创新。而一些书画家往往重视对技法的学习,却忽略了对岭南书画文化创新和包容精神的传承。一部分书画家文化底子比较薄弱,文艺理论水平不高,对历史文化了解不深,需要进行文化上的“补课”。另外,缺乏展览场地和交流的平台也制约书画艺术家的发展,与其他省份相比,目前岭南的书画文化基地不多,需要加大建设力度。 5、 交流活动不足,缺乏青年书画家的继承发扬 现留在书坛画坛上坚持创作的青年人不多,举办展览的也多以退休人员为主,鲜有中青年书画家问津。书画市场不够活跃,诸多书画作者生存环境不甚理想,许多中青年书画家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画创作中,导致一些艺术智慧被分流,现有的创作研究队伍稍显薄弱。另一方面,书画艺术界与国内外交流活动不多,缺乏吸收国内外经验的机会,不能取长补短。整个岭南书画小圈子多,创作力量比较涣散,难成艺术流派气候。 |
||
具体建议 |
1、 加强对岭南书画的理论研究 定期举办艺术名家研讨会,加强对岭南书画的理论研究,对于岭南书画文化的精髓和理念,作深入的研讨,整理汇编出版相关文章,形成岭南书画文化的理论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定书画发展的纲领和目标,由宣传、文化等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加强书画评论和艺术研究,建立一支优秀的文艺评论家队伍,积极开展艺术评论,正确引导艺术视点,开展美术作品争鸣。发挥名人的影响力,强调岭南画派包容创新精神的传承。 2、 规范市场,促进书画艺术产业发展 知名的画廊、展览馆等设立准入门槛,建立专家共同评价体系,杜绝江湖书画家的炒作,为书画文化发展营造健康阳光的环境。充分利用我市较为完备的书画艺术设施,将美术作为艺术产业发展的重点,规范美术作品的收藏、交易、拍卖等活动,同时加强美术精品创作与文化产业发展相链接,使艺术活动从画室迈向市场。支持书画家以无形资产参与多元化创作投入,推进艺术精品创作与文化产品开发、生产同步。创建文化艺术产业园区,搭建平台,聚集人气,催生创意,衍生佳作。进一步发掘民间力量投资艺术产业,实施民办艺术推动战略,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既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也支持画家工作室、书画名家创作基地等民营书画机构的发展。 3、 普及教育,提高民众的书画文化素养 发展博物馆事业,把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教育功能,加强博物馆、艺术馆与学校、社区的联系,举办形式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提升社会大众的书画文化素养。改革书画协会等组织的体制,与政府脱钩,增强艺术组织、团体的自主性、活力和社会责任感。开展“文化惠民月”活动,组织书画艺术家为民服务,打造“人民的艺术家”,推广宣传岭南书画,提升社会大众对书画文化的认识和鉴赏力,自觉抵制江湖书画家。在城市基础设施融入传统书画文化,如地铁站“公园前”结合了书法艺术,获得很好的社会效果,有助于营造文化艺术的社会氛围。开展“书画文化进校园”计划,从小培养中小学生的书画艺术素养。加强与国内知名艺术高校和艺术培训机构合作或联合办学,多渠道培养书画艺术人才,建立岭南美术培训教育体系。 4、 打造艺术基地,吸引并培养优秀艺术家 打造面向全国的艺术基地,吸引全国一线艺术家进驻,树立高峰意识,重点培育优秀艺术家。着重培育青年书画家,除现有的广州画院青苗计划外,还应设立针对社会青年画家的发展平台,培养青年艺术家,为岭南书画注入新鲜血液。策划独具创意、前景较好的书画艺术项目,以调动、岗位聘用、项目聘任、客座邀请、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书画艺术名人落户,使广州成为书画艺术文化名人荟萃之地。实施“岭南艺术名家推广计划”,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和专业核心刊物宣传推荐我市书画艺术名家,扶持书画艺术拔尖人才,重点扶持和奖励获得省级、国家级获成果奖、作品奖或展览奖等书画名家及理论研究人才,建立健全书画艺术人才培养资助、创作骨干津贴、重大成果奖励等制度,培养和造就一批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书画人才。 5、 打造品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岭南画派在诞生之初,它的艺术宗旨就是倡导艺术革命,反映时代精神,建立现代国画;它的创作道路是折衷中西,融合古今。创新精神是岭南画派的核心精神,在掌握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艺术风格,创新发展。政府应支持公益性的展览交流活动,加强国内外不同画派的交流,合作举办展览,“请进来,走出去”,取长补短,发扬岭南画派创新、包容的精神,保持岭南艺术的活力。如“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中国美术馆的成功举办,对岭南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打造美术活动品牌,品牌是渗透艺术精神、体现文化价值、催生文艺佳作的良好平台。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和有条件的镇(街)打造和完善现有书画艺术活动品牌,如广东省“南雅奖”、岭南美术节等,提升活动的规模、档次和水平,让品牌活动品质提升,内容完善,影响扩大,成为立足岭南、面向全国的美术界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