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整治执行力 切实清理“五类车”
发布时间:2018-01-10
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提高整治执行力 切实清理“五类车” | ||
提案者 | 李斯明 | ||
情况分析 |
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改装(拼装、报废)车简称“五类车” 五类车的非法营运,严重影响到广州市城乡道路交通秩序,导致交通事故多发,给城市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目前“五类车”整治工作的执行不理想,具体原因: 一是居住人口多、交通接驳不够便利、公共服务缺乏,客观上给“五类车”提供了生存环境; 二是在基层的整治执法显示出宽松软等现象,部分执法人员对“五类车”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不作为; 三是大部分道路上的执法点长期空缺执法人员,既发挥不了作用又妨碍了道路交通。 |
||
具体建议 |
一、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整治“五类车”的监督机制,对城市“五类车”的执法点进行巡查和督导,对相关基层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教育,定期抽查执法记录和执法过程,对“五类车”管制实施全流程闭环管理,切实提高执行力。 二、市政府在今后的道路城市规划中综合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如空间、经济、人口、环境等综合因素,制定与广州发展速度相匹配的总体规划,有效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拥堵和交通接驳等问题。 三、加大对新型交通工具的引进和研发,探索引进和鼓励研发“单人汽车”、“交通管理机器人”、“无人汽车”等先进技术,利用科技创新解决大城市的各种“顽疾”,创建道路交通的新秩序。 四、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宣传,从源头上杜绝乘坐五类车。广泛动员广州市民拒绝乘坐“五类车”,让文明成为广州市成为世界城市的文化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