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召开!
关于借助服装时尚产业实现传统技艺传承创新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8-01-10
 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借助服装时尚产业实现传统技艺传承创新的提案
提案者 邓兆萍
情况分析

  在广府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广绣、广彩、粤剧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占有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度。随着国际大环境的转变与社会自身的不断发展,传统技艺传承人所处的人文环境发生不断改变,这使得“非遗”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以下问题:一是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二是部分传统技艺产品开发与市场严重脱节;三是传统技艺的创新表现手段跟不上时代发展;四是部分传统技艺濒临失传的危险。 

  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性强、文化蕴含深,牵涉到文物抢救、艺术研究、产品创新、新人培养、市场开拓、对外交流等,须有顶层设计、统筹谋划,需要政府给予有力支持。 

具体建议

  1、通过与服装时尚产业结合实现非遗传统技艺的创新发展。 

  “艺术为时尚加分,时尚助艺术落地”,服装作为流动的建筑,是传统技艺实现活化传承的最佳载体。目前,已有多位服装设计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如结合广府文化研发设计“岭南花卉——百花旗袍”、“织梦岭南•广府荟”、“粤剧娃娃”等系列服装新品种,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等国内知名媒体专题报道;又如将广东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与流行元素巧妙融合设计时尚服装,以国际化的服饰语言诠释兼有东方美学引领时代风尚的香云纱。可见,探索传统技艺与服装时尚产业结合,以服装展现传统技艺、推广传统技艺,增添服装产品中的传统技艺元素,对实质性推进传统技艺多元化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2、通过举办时尚服饰文化活动营造保护与振兴传统技艺的良好氛围。 

  为加大对传统技艺的宣传普及力度,建议结合时尚服饰文化开展“非遗”传统技艺服装服饰发布会等活动,借助具备广泛知名度的时尚类活动的影响力,提升传统技艺的社会化认知,实现活化传承。如在广州举办的广东时装周,已举办21届,是国内生命力最强、影响面最广、举办历史最长的时装周之一,2017年8月广东时装周-秋季上举办了“东莞市原创服装设计项目非遗作品发布会”,以非遗元素为内涵,设计制作了32套代表东莞各镇街非遗文化的服装,效果非常好,有效促进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创新了非遗传承发展方式。同时,建议各类新闻媒体开设专题性栏目,普及传统技艺知识、宣传传统技艺传承人、推介传统技艺产品,尤其加强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美学意义和文化价值认知;开展传统技艺“走出去”活动,到国外举办广府文化宣传推广活动,吸引更多国际人士对广府传统技艺的关注和参与,营造传统技艺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3、设立传统技艺传承和时尚文化创新结合的产业园区。 

  将传统技艺融入时尚领域,建议在现有创意产业园区打造传统与时尚创新结合的产品园区或者在现有相关文化园内构建园中园,构建集教学、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全新产业园区,汇聚相关文化技艺领域人才。传统技艺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技艺教育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与培育时尚与文化结合的企业品牌;完善传统技艺从教育、产业、市场到消费者培育等体系。目前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体系已相对完善,可结合服装专业教育开展“三雕一彩一绣”等相关传统技艺人才培育计划,培养传统技艺后备人才。传统文化技艺创新与人才培育两手抓,有意识树立相关文化创新企业品牌标识,三方共同构建推广普及,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时尚产业联动发展。资源共享,加强规划引导,将时尚产业人才引入传统技艺创新领域,形成良好产业氛围,鼓励园区制定长线规划,形成多元化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