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召开!
打造广州成为领先型文化中心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8-01-12
 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打造广州成为领先型文化中心的建议
提案者 方锦群
情况分析

  广州具有2000多年的城市历史,也是近代领风气之先的城市,在中国城市排行中居第三位,列名北上广,代表岭南(广府)文化特色。岭南文化,融合古今,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特色鲜明,是广州城市精神的内在核心和优秀传统,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广州有基础、有优势、有责任在文化当代融合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广州应依托文化发展项目、文化设施、文化节庆,开展文化创新,建立对内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积极构建中华文化当代融合发展平台,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作出更大的贡献。

  广州文化发展的存在如下不足:

  一、文化产业在规模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的很大的差距,文化产业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亟需提高。

  二、满足多元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有待提升。城市人口结构多元化,城市精神的凝聚人心作用,引人向上的多样化文化产品生产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三、文化产品的原创力和传播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广州文化留存力不足,很多优秀的文化人才和产品,虽在广州培育,但无法长期留存,也未能在其他地区更广流传,未能成为全球文化的原创中心。

  四、文化建设多元主体活力有待进一步激活。各种所有制的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程度较低,无论是文化需求,还是文化供给,社会化程度不高,文化生产和服务能力的不足,文化建设的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五、文化生产和传播能力急需加强。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原有的格局发生极大变化,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在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广泛应用,要求文化生产传播能力急需加强。

  六、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需进一步凝练。广州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北京上海等国际文化大都市影响力相比,仍有相当差距。因此需要从城市历史和传统以及广州所处改革开放的位置,探索社会主义文明的新形态上,更加突出特色和优势。

具体建议

  建议将打造领先型文化中心列入市的重点工作,制定“文化+”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领先型文化中心建设。

  一是文化进中轴线、进珠江。推进中轴线、珠江两岸文化氛围营造,建设“超级文化区域”。完善和建设图文科博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启动广场系列音乐会等文化活动,做到月月有项目,乐乐亮点,每天晚上8:00—10:00在小蛮腰等中轴线和珠江节点上举办两节多媒体灯光秀等项目。

  二是文化进广场、进绿地、进街头。在全市打造形成一批固定的以公园,草坪绿地为平台的雅俗共赏的户外便民惠民演出场所。

  三是文化进商圈、进集市。通过建立与大小商业模式相协调的文化氛围,营造格局,加强文化元素在商业领域的植入。

  四是文化进机场、进高铁、进地铁。安排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系列产品,在机场、高铁、火车站、地铁站和车厢等空间定期集中陈列展示宣传。

  六是文化与商业旅游融合。进行资源整合,以文化为引领,实行多元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提升,满足多元需求。

  七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确定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目标与任务,重点打造文化云和数字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争取建设国家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开发媒体舞台装备技术、文物复制3D技术,构建珠三角大湾区文化市场互联互通共享信息网络。

  八是文化与教育融合。支持艺术院校与国内外文化部门联合办学的模式和机制,推出高雅艺术进校园,组织名家精品进校园。

  九是文化与金融融合。开展文化与金融融合顶层设计,积极对接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专业化市场平台,为文化产业创投、融资渠道和产业资本提供通道。

  十是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发挥广州和世界联系广泛,积极宣传中华文化和广州特色文化,吸引外国人了解喜爱中华文化,输出更多文化作品和产品,消费中国文化产品。

  十一是实施文化人才战略。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引进留住高端人才,扶持人才成长,用活资源,用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