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体育局加大对技工院校体育教育投入的建议 | ||
提案者 | 刘毅 | ||
情况分析 |
在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州军团斩获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3枚,奖牌获得总数占比全省奖牌总数41%、占比中国代表队的17%,创历史最好成绩,充分体现了广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工教育的发展水平,为广州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支撑。 纵观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他们不仅有一流的技术,更有卓越的工匠精神,能够长时间专注、钻研。承受高强度的作业,需要优良的身体素质,而这也正是技工作业的重要特点。反观广州市技工教育的现状,却在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方面比较欠缺,十分不利一流技工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广州技工院校场地受限、设施设备严重不足、体育师资短缺,体育教学开展由此受到很大的束缚。长此以往,学生体质堪忧,难以适应广州产业快速发展形势。 鉴于此,加大对广州技工院校体育经费投入、体育政策支持、特色体育活动项目引入刻不容缓。 1.项目经费投入 要解决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开展受限的问题,引入场地需求不大的、娱乐性、趣味性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切实可行之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倡大力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广州市体育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的主要任务提到优化全民建身活动,加快促进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特色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大力推进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发展。 2.本地政府政策支持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包括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层层下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但是,2017年广州市仅以市教育局名义下发《实施意见》,造成了十几万技工院校师生未纳入国家政策覆盖范围。 3.引入民族特色体育项目 将武术、舞狮舞龙、民族摔跤(中国式摔跤)、太极拳、健身气功、毽球、拔河、陀螺、高速竞速、板鞋竞速等为代表的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引进校园,既兼顾到场地不足的问题,更引导学生增强对体育的热爱,既强身健体,又学会自我保护,寓乐于教,在体育教学中实现中华文化传承,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
||
具体建议 |
一、加大对技工院校体育经费投入。建议以市体育局的体育彩票基金投入为主,人社局部门经费投入为辅,加大对技工院校的体育师资和设施设备的投入,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体育项目。 二、加大对技工院校的政策支持。建议市体育局牵头起草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统筹全市学校体育竞赛、师资培训及表彰等活动,确保全市体育进校园的相关政策能够覆盖技工院校群体。 三、加大对技工院校特色体育社团的支持。建议市体育局牵头,市民宗委和文广新局,积极介入技工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积极引导下属文体类社会组织参与技工院校的体育社团活动,支持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参加全市各类民族传统文体活动,积极申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上述建议,请市体育局牵头,市人社局、民宗委、文广新局配合,积极推进广州市技工院校体育教育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