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0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非遗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虽然广州非遗项目众多,不过尚未形成有规模的产业圈和品牌商圈,非遗资源挖掘和利用力度需要继续加大,让非遗文化在传承、创新方面继续发力。在今年的广州市两会中,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将上交提案,建议创建非遗新平台,推动广州非遗产业做大做强。
促进非遗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建非遗创新研究平台,提升非遗产业创新发展
建议依托广州市国有企业现有资源,打造广州非遗传承创新研究中心,集创新、研究、传承、创作、教学、体验、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推动非遗创新研发和产学研结合。每年在预算内安排非遗产业创新专项扶持资金,包括支持非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管理、参展参赛、宣传推介、科研创新、品牌建设等。
(二)创建非遗产业平台,推动非遗产业做大做强
在非遗传承保护、文创研发等方面互补合作的基础上,建议政府联合企业共同打造非遗特色产业园,为非遗产业提供经营场地及销售方面的帮助,促进非遗人才创业,吸引全国各地主营特色产品的领先商家入园经营和合作。
(三)创建特色小镇旅游平台,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
建议结合广州乡村振兴战略,将符合旅游需求的非遗挖掘出来,制定非遗为引领的特色非遗产业发展规划,以非遗特色小镇为发展核心,构建扶持非遗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体系,在从化温泉镇南平村等美丽乡村中建设以非遗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引入非遗大师进驻特色小镇,形成多元化的“活态非遗传习体验互动区”,让非遗、文创、旅游深度融合,将非遗小镇建设成为包含非遗文创产品购物天街、文化展示交流中心、特色餐饮及民宿等多元化的文旅商圈。
(四)创建非遗文创展示平台,打造广州文商旅融合新地标
文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议大力推动“非遗+文创”的产业发展,打造文商旅融合的非遗文创园(街区),集聚非遗创作力量,促成产业化、集约化转型,通过强大的文化企业,构建非遗项目平台。既能展示传统技艺、戏剧等多种非遗,又与餐饮、商业、旅游等多方面有机融合,取得非遗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并成为凝聚文化共识、带动人文湾区建设的重要文化符号。
广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林欣杰
编辑:吕方晓
广州广播电视台202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