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增强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提案 | ||
提案者 | 何德思 | ||
情况分析 |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对港口和航运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平安港航建设将成为未来港航业发展的主旋律。 近年来,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一期工程实现了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与15万吨级集装箱船(减载)双向通航,南沙港区三期6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建成投产,可停靠当前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舶。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已建成投产,南沙港区自动化码头、汽车码头、粮食码头正在加快建设,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拥有中远海散运、中远海特运等世界航运巨头,以及勘察、设计、打捞、救助、海事法院、船级社、航运仲裁、海事管理、航运人才培训、船舶管理、航运交易等功能较为完备的航运服务体系。港口生产不断实现新的超越,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双跻身世界港口第五位。 但是对标新加坡等世界先进港口和国家要求,广州港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港口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港口能力不足,航道等级偏低,LNG接收站缺乏,疏浚土处理难,影响大型船舶和LNG动力船的挂靠;集疏运体系尚不完备,南沙港区的进港铁路及支线还未建成,多式联运业务亟需加快发展;智慧港航建设步伐不够快,自动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须加快推进。 |
||
具体建议 |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因此,广州港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加快发展,补齐短板,增强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在港口新一轮大发展、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一)以大型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设为重点,建设现代化国际强港。23000TEU集装箱船已下水,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仍在继续。船舶大型化对港口基础设施包括航道和码头水深、装卸设备、作业效率等提出更高要求。不具备大型船舶接卸能力的枢纽港,将会逐渐沦为喂给港。因此,广州港要加快推进广州港深水航道工程、南沙港区铁路、南沙港区集装箱自动化码头、散货码头、汽车码头、珠江口公共锚地等工程项目的建设。适应船舶大型化和LNG船舶发展趋势,研究推进20万吨级航道、南沙五期集装箱深水泊位以及LNG接收站的建设。同时,要尽快研究解决广州港疏浚土的倾倒和处置问题,降低港口建设和维护成本,避免大型船舶搁浅事故,维护国际大港形象。 (二)为智慧绿色平安港口建设为突破口,实现港口高质量发展。拓展升级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关领域向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延伸。推动港口口岸各环节无纸化和智能化。整合海关、海事、港务及企业等跨部门物流数据,构建湾区港航物流一体化基础数据库。以广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加快实施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广州方案”,高水准打造优质精品标杆工程。开展绿色生态港口工程示范工作,深化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大力推进岸电建设和使用,推进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港口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全市应急资源在港口应急救援领域的配置。 (三)优化港航发展环境,集聚航运高端要素。对标香港,优化港口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依法行政,营造平稳公平可期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港口降本增效工作,积极推进降低进出口环节成本。提升码头服务效率与质量,优化船舶调度和引航服务,提高口岸通关服务水平,打造高效便捷的口岸环境。实施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吸引航运高端人才集聚广州。发展增量,做大存量,壮大市场主体。鼓励国内外港航关联企业在广州开展业务,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地港口航运物流企业。 |
关于增强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提案
时间:2019-12-30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