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加快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案 | ||
提案者 | 黄成 | ||
情况分析 | 我市实体经济发达,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汽车制造、能源化工、商贸物流等领域产业基础雄厚,具备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良好基础。由于起步较晚,我市供应链金融发展明显落后于深圳、上海和重庆等地,主要表现在: (一)供应链金融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国内主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包括银行主导、核心企业主导两种。服务机构主导型作为第三种供应链金融模式,具有技术适应性强、系统开放、资源导入便利等优势,正在国内部分城市兴起。我市目前供应链金融业务大多属于银行主导型,上下游企业的链上信息主要起到信用辅助功能,贷款可获得性主要依赖企业及其实控人自身的信用,基于链上资产价值的信用融资模式推广难度较大。 (二)供应链金融市场主体参与动力不足 一是我市目前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非银金融机构较少,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投入不大;二是供应链核心企业配合度低,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真实贸易数据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难度较大;三是我市相关金融科技力量较薄弱,缺乏创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具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在各类融资产品中也很少选择供应链金融。 (三)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率低,金融模式优势难以发挥 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可实现主体信用与资产信用分离,较好解决中小微企业自身信用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优化企业报表,平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利益,促进闭环产业链良性发展。资产证券化率高是深圳供应链金融发展迅猛最重要原因:2019年前11个月我国ABS发行市场中,发行金额排名前十的发行人,深圳占了4名,全部为商业保理公司;发行单数排名前十的发行人,深圳市占了7名,其中6名为商业保理公司。相较深圳,我市在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方面落后明显,这也是现象(一)和(二)出现的深层次原因。 |
||
具体建议 | (一)积极推动服务机构主导模式发展,加快培育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建议加快我市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服务主导型供应链金融。一是探索建立供应链金融产品标准,解决链上企业信息难以打通的问题;二是鼓励更多系统开发商通过服务平台提供贴近细分行业特点的系统解决方案,解决供应链金融系统分散无序问题;三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据技术,打造供应链资产公共信息平台,集成各条供应链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四是利用服务平台资源集聚和积累机制,加快培育我市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二)积极推动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一是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沪深交易所发行基础资产为供应链金融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ABS);二是支持鼓励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依法依规开展供应链金融资产场外交易业务,培育、积聚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各种服务中介;三是鼓励商业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存量供应链资产通过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流转,丰富供应链资产类型,增强供应链资产的流动性;四是推动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与有关征信机构、省金融风险防控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建立联合惩戒机制,防控供应链金融风险。 (三)尽快推出政策支持细则,加快推动市场主体参与供应链金融服务 一是支持鼓励市属国有中大型企业、民营中大型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提升产融结合收益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力;二是进一步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补偿机制,探索多样化的供应链金融信贷风险分担机制,降低业务风险和中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业务门槛;三是推动市区有关引导基金,加大对符合要求的供应链金融资产进行投资;四是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下,支持鼓励供应链金融资产跨境转让,积极、合理利用境外资金。 |
关于加快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案
时间:2019-12-30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