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网站
关于广州白色污染新问题突显,“禁塑令”替代“限塑令”势在必行的提案
时间:2020-01-02    【打印】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广州白色污染新问题突显,“禁塑令”替代“限塑令”势在必行的提案
提案者 董文
情况分析    治理白色污染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外卖、电商、快递等新业态的迅速兴起,广州新业态带来的白色垃圾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广州白色垃圾治理带来巨大挑战。根据广州城市矿产协会2018年底在广州大学城回收的1079份问卷调查显示,“从不”点外卖的同学仅占9.92%,“一天一次及以上”的占比33.72%;调查显示,扔掉的外卖餐盒中剩余食物残渣较多的占54%。与学生群体相比,身处都市圈的上班族对于外卖的依赖程度更高。有机构调查显示,49.2%的职场精英主要靠外卖解决工作餐。其中,14.19%的职场精英每周叫五次或者更多的外卖;31.01%的人每周叫外卖的次数达到3到4次;33.19%的受访精英的工作餐虽然不主要靠外卖,但每周叫外卖的次数也在1至2次;仅有20.82%的人基本不叫外卖。美团点评CEO王兴2019年7月底发微博称,美团外卖日单量已突破3000万。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团在行业排名第一,占据51.8%的市场份额,饿了么以47.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其他平台合计仅占0.8%。照此计算,各大外卖平台每日的订单总量已经超过5000万单。5000万份订单,假设每个订单只用一个塑料袋和一个塑料餐盒,每个塑料袋和塑料餐盒均为0.06平方米,据此计算,各订餐平台每天产生的废弃塑料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422个足球场。与日俱增的外卖垃圾成为现代大城市环境污染的新型源头。随着一次性塑料餐盒使用量逐渐攀升,混杂着餐厨垃圾的“白色污染”愈演愈烈。不仅加剧了“白色污染”,而且里面的食物残渣也增加了生活垃圾的总量。近些年广州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已超出负荷。另据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单位集体产生的餐厨垃圾统一由城管委专收专运,而来自外卖垃圾中的餐厨垃圾则不在此范围之内。目前广州市餐厨垃圾收运量已经饱和,外卖餐厨垃圾只能以焚烧填埋“收尾”。当年的“限塑令”未能顾及到的一个小缺口开始急速扩大,发展成了一个足以在一定程度上架空“限塑令”的巨大漏洞。这个漏洞,就是各种塑料包装在外卖、电商和快递等线上经济领域不受限制的使用,而且这种新业态带来白色污染不可预期。这无疑增添了广州白色垃圾治理任务的难度,因此外卖、电商、快递等新业态平台下广州亟待寻求“限塑令”下新的解决方案。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已经从2011年4月开始施行。2019年8月,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对外发布了《广州市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2019年版)。改版较2015年版本有较大幅度的修改。尽管广州市政府近十多年来在垃圾分类与治理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很大程度上改观了城市的面貌。但是面对外卖、电商、快递等新业态下的城市“白色污染”问题,广州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具体建议    1、效仿近来国际多个国家以及我国海南省出台推行的“禁塑令”,广州迅速建立起从“限塑令”到“禁塑令”政策或法令,提升“白色污染”治理的站位等级和警示,以儆效尤,拉响“禁塑令”宣战“白色污染”的警报。国家从2007年出台推行“限塑令”以来,严格的讲广州的“白色垃圾”泛滥一直未得到根治,对城市生态和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将“禁塑令”自上而下落实到行业污染链条各层面;建立生产厂家、电商平台企业、用户末端等全行业链条责任清单,加大处罚和疏导协同管理措施,要从源头和流通过程中全面解决外卖、电商、快递等新业态所带来的新的广州“白色垃圾”问题,让相应的责任主体切实担负起处理“白色污染”的责任。
  3、鼓励绿色环保替代方案的开发,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再生塑料资源企业投入和税收优惠,使其能够在市场中生存。让“白色污染”的塑料袋、饭盒等在市场中找到再生替代品。
  4、加大“禁塑令”内容宣传力度,让“禁塑”工作广为人知。在推行中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并不断完善,全面落实《投放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