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网站
关于广州宜打造灯光夜市,活化社区经济,激活旅游消费新动力的提案
时间:2020-01-08    【打印】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广州宜打造灯光夜市,活化社区经济,激活旅游消费新动力的提案
提案者 李彩红
情况分析    广州是千年文化商都、历史文化名城,而“走鬼”(流动商贩)一词,对很多广州人来说并不陌生。在街头的小贩档,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且价廉物美。小贩档为本土,尤其是老城区的经济和文化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对营商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成为城市商业活动规范化发展、城市空间有序利用的制约因素。在近年流动商贩管理逐步规范的前提下,广州可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学习借鉴香港、澳门等地先进经验,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马路摊贩科学规划、积极引导,为这些陪伴市民成长的小贩档注入新元素,在老城区新旧融合,打造灯光夜市,发展夜市经济和社区经济,在改善民生、传承集体回忆的同时,增添地区吸引力,激活旅游消费新动力。
具体建议    一、改善老城区营商环境的有利条件。广州从2009年起以“修旧如旧”的理念进行了老城区的“微改造”,在可管控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市场积极性,保留历史风貌,导入新兴产业。2018年8月28日,广州市政府新修《广州市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管理办法》,25条内容进一步规范流动商贩的临时疏导区管理,以营造开放有序的营商环境。
  二、灯光夜市创造的效益。灯光夜市可整合升级非正规经济,并带来三大方面的效益:社区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
  三、粤港澳台繁华夜市的示范
  (一)广州西湖路的改革开放典范
  80年代开设的西湖路灯光夜市,是全国第一个灯光夜市,也曾是广州的名片、个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缩影。西湖路灯光夜市繁华兴旺了接近20年,尽管后来因“还路于民”而被取缔,仍然竖立了灯光夜市的典范,培养了广州市民的夜市情怀,更充分展现了广州夜市经济的强大生命力和潜力。
  (二)香港和台湾的成熟管理
  香港的街头小贩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已出现,至今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小贩管理制度可以参考规管。而在台湾,灯光夜市特色摊档是旅游胜地,也是政府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台湾市政府对于小贩实施严格的发牌管理,对于非法摆设的摊贩,则进行充分的调和沟通,使摊贩经济有序发展。
  (三)澳门的社区经济和社团力量
  澳门在近10年打造社区经济,成效显著。例如北区、中区、南区社区消费嘉年华由政府支持、社团主办,利用元旦节庆假期,商店摊档齐优惠促消费,短短一个月,每区有过千个商户参与,使这段时间生意额增加10至15%。老城区的康公灯光夜市更具特色,夜市内以新潮,好玩,好吃为主题,更设有游戏及表演区域,吸引大批市民游客走进老城区。澳门美食节利用大赛车时间和空置场地,打造为期一个月的美食夜市,并邀请品牌商加入提高美食品质,同时邀请土生葡人表演舞蹈增添气氛。而北区消费嘉年华之特色是轮盘抽奖,每星期在老区进行抽奖,让男女老幼都能受惠。其开幕式表演更是多姿多彩,邀请港澳台三地歌星合唱,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推动文化交流发展。
  此外,“澳门市贩互助会”在小贩业内团结会员行友,为小贩争取权益,排解政府管理阶层与小贩之间的纠纷,协调各方的利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值得广州借鉴。
  四、灯光夜市建议是可行的
  中国社科院在2019年把广州评为全国营商环境第一名,而灯光夜市的打造,有利于贯彻落实“出新出彩”,有利于发展夜市经济,活化社区经济、推进民生工程、激活旅游消费新动力,值得政府试点实施及在后期大力推广。建议广州市政府把执行权力下放给各区政府,加强规划,突出特色,创新发展,在现行流动摊贩管理制度下优化升级,每区轮流举办一个月灯光夜市,做到“区区有特色”,并加大宣传推广,使灯光夜市成为广州市民的“行街点”、旅客的“打卡点”、小贩的“揾食点”、品牌的“闪光点”,成为广州的新名片。如此一来,广州这个老城市,自然能激发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