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网站
关于关注青少年脊椎健康,提高我市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提案
时间:2020-01-13    【打印】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关注青少年脊椎健康,提高我市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提案
提案者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
情况分析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从小抓起,预防疾病,积极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是利国利民,关乎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脊柱被称为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脊柱侧弯是常见的脊柱畸形之一,常发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其中70-80%发生于青春期,此部分学生因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畸形进展迅速,如不及时发现及治疗,可发展成非常严重的畸形,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严重者可致心肺功能障碍,乃致瘫痪死亡。2018年1月世卫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顽症”中,颈椎病名列第二,我国颈椎病人数在2亿以上。根据抽样调查,我市青少年脊柱健康状况也令人堪忧,需要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并积极做好青少年脊椎疾病和关键影响因素的监测和干预。
  一、我市青少年脊柱健康现状及成因
  (一)我市青少年脊柱健康现状
  根据近几年,我市脊柱侧弯抽样调查的状况来看,2018年我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16.86%,相比2015年5-6%,升高10.86%,一定程度上反映广州青少年脊柱健康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二)我市青少年脊柱健康现状的主要原因
  1、脊柱筛查面积小。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和美国儿科学会(AAP)等权威组织联合发布声明指出,要在青少年中开展早期脊柱侧弯筛查。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起由省和市教育部门联合不同医学单位共筛查我市13万余名中小学生,相比深圳筛查110万、美国40年前开始普及脊柱侧弯筛查相比,差距不小。筛查量小不能很好地反映我市青少年脊柱健康状况,无法为政府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持。
  2、筛查指标片面。我市脊柱侧弯普查只筛查脊柱侧弯,应该增加脊柱形态异常的筛查,形态异常是脊柱疾病和侧弯发生发展的基础。充分利用13岁-15岁脊柱疾病和异常的最佳治疗和康复“黄金窗口”,尽早干预,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脊柱健康意识不足。全社会对青少年脊柱健康关注不足,主要原因是医学对脊柱与健康关系研究成果较少、科普宣传力度不足,加上脊柱疾病对健康的影响是随着年龄增大逐步显现的,而青少年时期除身体形态改变外,对临床功能的损害并不明显,导致社会普遍缺乏脊柱疾病影响青少年发育和成人身体健康的必要认知。
  4、生活模式的变化。现阶段青少年学业负担过重,长期静坐低头学习、过重的书包、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导致大量青少年出了脊柱形态异常和功能不良,加上学校和老师、家长脊椎保护意识薄弱,未科学地引导和督促青少年养成好的站立行习惯,成为青少年脊椎形态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
  5、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未发挥预防的功能。青少年发育期身高突增阶段,骨骼发育快于神经肌肉系统,容易出现身体重心代偿性偏移,是脊柱异常的高发期。学校一般依托体育教师、校医来开展健康教育,现行的体育课程主要依靠学生参加具体的篮球、田径等运动来达到体质锻炼的目的,没有针对骨骼发育过快的锻炼内容;我市中小学校医必须是600人以上的学校才能配备校医,且普遍存在结构性缺编,健康教育师资缺乏,导致学校脊柱疾病筛查与预防难以有效开展。
具体建议    二、对策与建议
  (一)制定我市青少年脊柱健康实施规划
  市教育局、卫健委和体育局共同制定,广州市中小学生脊柱健康实施规划,有步骤按计划,最终实现中小学生脊柱健康筛查全覆盖,以便充分掌握广州市青少年脊柱健康的现状,为市政府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1、脊柱筛查纳入体检项目。建议将脊椎形态和脊柱侧弯筛查,列为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体检项目,同时将我市目前执行的在校生体检费用标准14元/人提高至深圳28元/人、上海30元/人基本持平。
  2、规划筛查人数。依据广州财政及专业人员情况,制定5年内筛查80万中小学生的脊柱健康状况,构建较为完善的随访和监测体系,
  3、培训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筛查工作。依托市教育局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医学专业机构指导下,成立广州市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发起“关心下一代脊柱健康志愿者活动”,培训医学和体育院校学生志愿者,参与中小学生体检的脊柱筛查工作,既让学生得到了专业实践的机会,又解决了大面积筛查人手不足的问题。
  (二)建立脊椎健康“医院-志愿者-学校”随访指导体系
  1、建立“医院-志愿者-学校”定期随访制度。由学校附近的医院和大学生志愿者与学校对接,组成由志愿者-体育老师-校医-家长组成的日常监测随访体系,定期对脊椎健康体检中风险较高的青少年进行随访和复查。
  2、建立“医院-志愿者及第三方-学校”定期指导制度。由医院专家指导,安排体育老师、校医和志愿者或第三方专业机构,利用体育课程和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坐立行习惯,并对轻中度形态异常和风险较高的学生实施康复锻炼。
  (三)研发脊柱异常预防技术,纳入体育课程
  建议在教育局、卫健委和体育局的统筹下,加强与医学和体育高校的合作,研发科学有效的以完善生物力学结构和动作控制功能为目标的青少年脊柱疾病预防技术和矫正技术,出版青少年脊柱疾病预防和矫正的“一书一教材”,在体育课程里作为基础内容予以安排,从根本上消除发病的因素。
  (四)脊柱健康普查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建议我市人大和政府,通过相关渠道,向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建议,将青少年脊柱健康检查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考核内容,作为教育部上报数据,以推动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对青少年脊柱健康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