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网站
关于在广州北部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示范基地的提案
时间:2020-01-13    【打印】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在广州北部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示范基地的提案
提案者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
情况分析    广州北部地区属于广州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为进行产业扶贫、实现乡村振兴,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城市,广州应着力将北部地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以“康复+养生”为重点,涵盖养生、养身、养心三大核心内容的康养产业示范基地。北部地区建设康养产业示范基地条件优越、市场广阔、时机恰当、政策可行,不仅契合人们崇尚回归自然,追求健康幸福与绿色发展的愿望,而且是广州北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一、建设湾区康养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所需,时机恰当
  (一)区域发展失衡,亟需产业推动
  广州农村面积大,虽然城市化水平居全国前列,但乡村人口依然达到广州户籍人口的1/5,2018年广州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2.31∶1,城乡收入差距是33962元,收入差距正在拉大,较2016年拉开4512元。北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活水平方面和中南部有极大的落差,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乡村的村民,既无力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也很难通过个人力量进行职业转型。
  (二)自然条件优越,康养文化积淀
  广州“五山两田两城一分水”,北部地区集中了主要的森林,1593万立方米的森林构成广州北部的生态屏障,也是运动养生、旅游休闲的绝佳去处。北部地区康养文化浓郁、历史悠久,被誉为共和国“冬都”,一直是我国中央领导人的冬季疗养基地,珍稀温泉唯一性和康养效果突出。北部地区拥有温泉小镇、国药小镇等特色小镇,温泉酒店旅居条件成熟,会议疗养绿道等配套设施完备。
  (三)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巨大
  根据《广州市促进健康及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显示,2018年广州大健康产业(含养老)实现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大健康全产业链格局初显。通过IAB-NEM计划,在互联网+、AI、5G、区块链等领域有扎实基础,北部地区区域交通优势显著,可立足湾区7300万崇尚健康生活的人群,有序打造面向湾区、全国示范、服务全球,服务于老、中、青、幼全生命周期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的北部地区康养示范基地。
  (四)政策时机恰当,老城市新活力
  根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正日益融合,并将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共广州市委全会通过“老城市新活力实施方案”确定了北部地区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定位,宜重点发展养、健、游、医、文五大产业,推动产业扶贫、实现乡村振兴,探寻解决区域均衡发展解决办法。同时推动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四个中心的综合城市功能提升,激发老城市新活力出新出彩,满足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示范基地的短板与不足
  (一)资源分散,缺乏整合与规划。北部地区有成熟的山水林泉资源,但分散掌握在各级政府、集体和个人手中。资源缺乏整合和专项规划,导致产业无法集聚、区域协同统筹能力较差,康养产品高度同质化,差异化分工及区域特色不明显。
  (二)缺少强有力大资本主导。康养示范基地建设离不开大资本的雄厚资金、战略设计、运营管理等力量,缺乏强有力的大资本正严重制约北部地区康养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
  (三)康养产业链仍不够健全。北部地区康养产业缺乏核心拳头产品、产业短板明显、资源布局不均衡、产业链集聚度低,远未形成一个健康、完整的产业体系。
  (四)行业标准缺乏品牌意识薄弱。行业标准总体偏低,大量低端主体的进入严重损害区域形象。经营主体缺乏长期经营理念,品牌意识薄弱,实力参差。
具体建议    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示范基地对策建议
  (一)盘活及整合山、水、林、泉、旅、居资源,重新规划定位
  盘活及整合广州市各级政府、集体、个人山、水、林、泉、旅、居资源,协调省属、军队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定位。编制北部地区康养产业示范基地专项发展规划,将北部地区康养产业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借鉴攀枝花的《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等规划,明确北部地区空间布局和各区主体功能,明确近中远期发展目标,积极争取在省、国家等层面达成区域协同发展共识。
  结合从化温泉森林康养资源丰富、增城山水林融合优势鲜明、花都的森林立体康养体系健全、白云康养服务成熟等情况,各区应各有侧重,错位发展共同打造广州康养体验内核。
  (二)发挥大湾区平台作用,争取更加开放政策
  在康养产业示范基地先行试点使用澳门、香港以及先进国家已通过权威认证的药物、技术和服务,包括疫苗、检验试剂、医疗器械、特殊的抗癌药物等。进一步加强与港澳联动,试点突破三地卫生健康政策障碍,深化粤港澳三地康养产业领域交流合作,推动港澳优质康养医疗资源在北部地区融合发展,打造名副其实的大湾区康养产业示范基地。
  (三)引导社会大资本参与康养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依托现有森林、温泉等资源,积极引入社会大资本,分期推进不同功能的康养产业示范项目建设。政府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项目,强化社会资本信心。围绕康养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面向国内外开展靶向招商:引进健康产业相关世界500强企业;积极引进、培育独角兽企业;开展康养产业的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
  (四)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健全康养产业链
  尽快完善养、健、游、医、文五大产业密切相关的交通、文化、体育、旅游、医护、疗养等配套设施。围绕老、中、青、幼人群“康复+养生”需求,设计具有北部地区山水林泉养生、养身、养心健康服务的产品、产业体系;加大康养产业链领军企业扶持力度,实施“引进一批、认定一批、融合一批、培育一批”的康养强链工程,实现全产业链的高效融合。
  (五)引导制定行业标准,提升服务品质
  接轨国际康养行业标准,借鉴瑞、日、韩、德等在温泉、森林康养产业开发中的行业标准,探索康养服务的“广州标准”,编制或引导制定《北部地区康养产业示范基地行业标准》;推动康养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引导设立“特色康养产业联盟”,共同探索创新康养产业新模式;力争两年一度的“全国康养大会”永远落户广州,不断扩大康养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产业集聚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