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改进措施,确保完成广州粮食生产任务的提案 | ||
提案者 |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 | ||
情况分析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问题,他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前提,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更是明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层面,与金融安全、能源安全并称为当下的三大经济安全。完成粮食生产任务,保障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的政治任务。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广东省是全国第一常住人口大省、第一粮食主销区,我市是全省最大的口粮消费城市,同时广州粮食供需量(流通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但由于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等原因,造成我市粮食生产情况不容乐观。据市统计局提供数据,我市前5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平均值分别为60.70万亩和20.19万吨,201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仅为39.47万亩和13.0万吨,比前5年平均数分别下降了34.97%和35.61%。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主要原因有:第一,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第二,各级政府的粮食生产责任制约束力不够强。第三,农户因种粮财政补贴额不足。第四,种粮户粮食生产各个环节的科技水平状况还是偏粗放型,生产效益偏低。第五,农民没有能力获得粮食的产后加工、品牌环节的利润,多数农民生产的粮食产品仅停留在初级产品稻谷。第六,种粮规模的面积小,区域种粮的土地分散,种粮户没有能力获得现代生产的规模效益。 |
||
具体建议 | 二、工作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市和区完成粮食安全生产任务机制,层层压实责任 各级政府务必承担起完成国家粮食安全生产任务的政治责任。一是改进强化目前粮食管理部门实施的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机制。二是加强考核和奖惩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三是采取如加大国家粮食安全生产重要性的宣传,在农业干部岗位培训课程中必修以上内容,以提高大家的认识水平。 (二)提高粮食生产财政补贴额度,调节有关农民选择种粮 第一,政府对种粮的财政补贴原则上要达到补贴后农民种粮收益不低于种蔬菜,建议将现在每亩造的市财政补贴标准由300提高到500元。第二,建议将补贴种粮户的资格面积起点由15亩改为5亩,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第三,逐步提高至取消种粮财政补贴面积500亩的上限,促进农民种粮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增加技术含量、提高规模效益。第四,对种玉米的,参照种植水稻给予政府财政补贴。第五,建议政府可探索采取竞争性订单式确定财政补贴种粮的种粮户、种粮面积,以定向保障完成我市粮食生产的面积和产量。 (三)政府为种粮户提供精准科技服务,让农民获得现代科技红利 一是将政府针对重点生产环节给予大统一的技术服务,改为精准式技术服务,在选种、育秧、测土配方施肥、各时期灌水及排水、虫害防治、收割时间点等环节提供精准科学化服务以提高效益。二是建议合并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区的各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新的统一的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作;同时,有关区要按全区农业生产面积、实际工作量需要等因素研究确定农业技术服务人员数量、加强力量。三是要提升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业务建设水平。四是着手培育农业技术服务公司,运用市场规律和政府扶持并举,实现农民主动向农业技术服务公司购买技术服务。 (四)扶持农民发展粮食加工和树品牌,让农民获得加工和品牌环节的收益 种粮农民由于生产资金、技术所限,种粮后不能加工、不能有自己的产品品牌,对远高于种粮环节的加工、品牌环节收益,只能流失。因此我们建议:第一,在财政补贴上扶持种粮大户进行粮食加工、建立自己的粮食品牌、构建电商等销售网络。第二,抓紧扶持从化、花都等有关区种粮大户建粮食烘干及加工“龙头车间”,为本区域其他种粮户提供粮食烘干及加工服务。第三,在粮食烘干、加工、仓储等方面,政府部门给予场所使用的指导、帮助,以回应农民反映安排场所用于粮食加工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难题。 (五)政府建立“农村土地银行”,推动种粮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获规模效益 农民反映当前农田流转存在瓶颈并抑制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租田种粮难、有关农民农田流转出租难,种粮大户建议政府引入上海等地做法,政府建立“农村土地银行”,政府以适当的租金支付将碎片化农民农田租下集中起来,后将大面积规模化农田以收取适当租金租给种粮大户进行规模化种粮经营,以提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起码条件。 (六)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举措。要抓紧修编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规划,加强农田建设队伍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区域化整体建设新机制,提高建设补助标准,特别是从化等粮食主产区的补贴标准,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贯彻落实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快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技术;全面推广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和深松整,保护提升土壤肥力;建立轮作休耕制度,推广“水稻-蔬菜”、“晚造水稻-冬钟马铃薯”等的轮作方式,实现耕地生态良性循环;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状况,定期发布报告。 尤其是农民要求政府部门抓紧采取措施修复年久破损的部分区域的农田基础设施,并盼望形成及时修复的制度。按分工,目前农田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是镇政府,但镇政府财力有限尤其是北部镇政府财力明显不足,不能及时修复年久破损的农田基础设施,影响农民生产。 (七)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队伍。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投身农业。要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鼓励支持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同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完善农业支持政策,提高农业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
关于改进措施,确保完成广州粮食生产任务的提案
时间:2020-05-19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