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优化广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支持政策助力企业抢抓核能发展新机遇的提案 | ||
提案者 | 但军 | ||
情况分析 | 一、情况分析 核能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随着人类科技进步和全球经济发展,和平利用核能不断延伸,当前核能应用正处于成熟期,呈现多元化,除了发电之外,在海洋动力、海水淡化、供热制冷、制氢、太空探索等领域、多维度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近年来小堆模块化反应堆的发展,以其独特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中国、美国、俄罗斯、韩国等都在积极开展小堆的研发和商业化推广应用。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催生了核能技术的多样化发展,当前空间堆、浮动堆、供热堆、核动力破冰船等技术开发也在全面推进,据不完全统计,核能多元化市场规模超过千亿。为此,上海、山东等地相继出台了支持核能多元化发展相关政策,鼓励本地企业抢抓核能发展新机遇。 二、具体问题 广州市于2018年推出了《广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8版)》和《广州“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资金政策》(穗工信函〔2018〕176号),鼓励广州企业开展核能重点技术装备首台套研制工作,但是目前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广州核电企业无法获得相应政策支持,具体原因如下: (一)《广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8版)》要求企业所拥有专利要直接支撑所申报产品关键参数的要求,由于我国核能产业整体布局,核能设计、设备制造、电站工程由不同单位负责,设计单位负责确定产品参数,制造单位负责制造工艺技术问题并负责产品制造,核电设备的主要参数(安全等级、环境参数、寿命等)是由核电站设计院制定,制造企业通过制造工艺给予保障,导致核能行业内没有企业可以依靠企业专利单独支撑设备的主要参数。例如我国正在自主研制的全球领先四代先进核电快中子堆、海洋核动力平台以及全球大科学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项目)等关键设备均因未满足上述要求未能纳入《广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8版)》。 (二)《广州“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资金政策》在“申报材料”中提出第三方检测、用户使用报告等材料要求,并将合同签订时间限制在2016年及之后才可申报。由于核能行业安全监管的特殊性,受到国家严格管控,目前没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具备独立为核能重大装备出具检测报告的能力,同时核能行业重大装备研制从签订装备研制合同到核电站安装需要5年左右,导致核能行业内企业正在研制的国家重大项目,需要到2022年左右才能具备申请政策支持的条件,短期内无法取得广州市政策支持,同时今年新研制成功设备的合同签订时间都在2016年以前不具备申请条件。例如我国2019年自主成功研制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堆型关键设备虽然已纳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但是因未满足上述要求无法申请政策支持。 |
||
具体建议 | 三、建议意见 (一)建议调整《广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评审要求,如果所申报产品技术先进、影响重大,满足我国对重点技术装备的要求,且为广州本地企业所生产、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建议取消关于“企业所拥有专利要直接支撑所申报产品关键参数”的要求,纳入《广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作为广州市重点支持的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项目。 (二)建议调整《广州“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资金政策》的“申报材料”要求,考虑我国核能装备研制特点,以产品发运时间替代合同签订时间,以产品发运证明作为产品实现销售证明,以产品合格证作为第三方检测证明,让该激励政策惠及广州核能行业企业,助力广州地区核能重大装备推广应用,抢抓核能多元化发展新机遇。 |
关于优化广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支持政策助力企业抢抓核能发展新机遇的提案
时间:2020-05-30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