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 放眼未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开展应急教育的提案 | ||
提案者 | 李应斌 | ||
情况分析 | 校园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保障,是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最重要也最安全的的生活学习场所。然而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伤害事件、欺凌事件、自然灾害以及今年来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不但考验家长的心理底线,敲响校园安全教育警钟,也对学校应急教育应对提出新的挑战与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同时我国制定了《校园安全管理条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教育系统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教育系统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系列办法和预案来保障校园安全。 根据《学校法制与安全教育手册》,中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排除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其中80%的非正常死亡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是可以避免的。要根本解决学校安全问题,就需要有一套维护应急教育的完善体系,通过学校应急教育体系建设,全面规范学校应急教育、将校园应急教育纳入学校常态化管理的重中之重环节。 校园安全事件种类繁多,主体特殊和敏感,目前各中小学校应急教育主要呈现以下问题: 1.应急教育资金支撑不足。许多学校缺乏专门的应急教育研究经费,应急教育相关机构设置也不完善,无法开展规范的应急教育活动。 2.应急教育的方式相对单一。面向学生开展的应急教育呈现短暂化的现象,未能对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和感知。 3.应急意识薄弱。中小学生应急意识淡薄,校园缺乏整套应急预案和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延续效应。 预防是关键,学校应做好应急和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做好校园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预防机制,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等,以不断强化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
||
具体建议 | 为加强校园应急教育和中小学生应急意识的培养,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应急教育资金常规化、加快应急教育制度化建设、开展应急教育培训形式多样化、层次化、提高公众应急能力,培养应急意识等都是推动国民教育素质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强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防疫体系建设,把应急安全工作摆在教育强国建设更突出位置,把应急教育覆盖国民教育各学段,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层面。 校园应急教育不仅是应急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更多的是应急意识的培养和应急心理的准备。实际上,应急教育类型多样,种类繁多,针对儿童和中小学生,目前常见的有灾难纪念、指南手册、媒介宣传、现场宣讲、课堂教学、基地教育、桌面模拟、实战演练等。为拓展校园应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开展应急文化进校园活动、打造校园应急队伍、配备“校园应急装备”等从软件到硬件,共同夯实校园安全应急基础力量。 今年来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现己持续了近四个月,学校的正常教学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现阶段疫情己基本被控制,各学校陆续复学,做好学校学生的疫情防控工作是目前的首要工作。针对此类公共卫生事件,学校应加强预防措施,家校配合做好疫情防控,编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通过应急教育、培训提高每个学生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希望未来应急教育走进校园,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之一,希望群策群力加强安全应急教育,共同建设平安校园、健康校园。希望推动各中小学形成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的校园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同时,打造平安校园智慧应急体系,覆盖学生、老师及家长,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效率,提高全校师生应急安全意识,熟悉自救互救的方式方法,以达到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有序、迅速地引导学生安全疏散和自救。 |
关于 放眼未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开展应急教育的提案
时间:2020-06-01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