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网站
关于做好规划布局、在重点公共场所增设“救命神器”AED机的提案
时间:2020-06-03    【打印】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做好规划布局、在重点公共场所增设“救命神器”AED机的提案
提案者 郑佳欣
情况分析    近年来,越来越多公共场所猝死事件,让“社会公共急救”的话题变得备受关注。2016年,34岁男子在北京地铁猝死,引发网友对为何地铁站没有“救命神器”AED的追问。而2019年,演员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综艺节目时因心源性猝死,也再度引起人们对于AED(便携式自动体外除颤器)推广普及的重视。
  AED(便携式自动体外除颤器)是用于抢救快速性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常用设备,是心源性猝死现场救生的“救命神器”。心脏骤停4分钟内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在公共场所配置除颤仪器,可以极大地提升心源性猝死复活的几率。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显示,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其中60%以上发生在医疗机构之外,患者不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抢救治疗。
  近年来,一些城市陆续在部分公共场所设置AED,在关键时刻发挥“救命”功能。北京上海两地有记录的将近2000台,而杭州、南京、海口、深圳等少数城市的公共场所配有少量AED,并且加大对AED除颤仪使用的科普、普及。深圳提出,到2020年,将完成5000台AED采购及安装工作,并按1∶10的比例为属地培训5万名初级救护员。目前,广州公共场所的AED配置率极低,较大影响了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具体建议    一是做好规划布局。借鉴北京、上海等城市经验,在主要公共场所配置AED除颤仪,包括机场、地铁、高铁、火车站、大型购物场所、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二是做好财政和机制保障。将除颤器购置、后续维护、更新费用以及培训、宣传费用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制定鼓励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完善公共急救设施。
  三是通过多种途径普及大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将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纳入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中,在全市在校学生中安排使用AED除颤仪的课程,从小树立、培养应急救护意识,确保在需要AED时能想得到、用得上、救得了。以机场、火车站、景区和学校为宣传阵地,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等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