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在广州设立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推进国家卫星互联网发展的提案 | ||
提案者 | 贾鹏程 | ||
情况分析 | 下一代6G通信时代将是“5G+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具有通信覆盖广、容量大、不受地域限制、具备信息广播优势等特点,随着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发展范畴,将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卫星互联网产业具有显著的产业集群技术牵引和带动作用,也将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0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意见中指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要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推动集群企业与科研单位、用户单位协同创新,多轴联动等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 近年来,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逐渐向高端化、集聚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产业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行业的增速,对全市工业稳增长起到“催化剂”作用。但在卫星互联网产业还存在如下不足: (一)通信卫星的相关产业结构不完善 卫星互联网是航空工业的应用体现,航空工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需要雄厚的科研实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完善的产业配套等条件作为支持基础来实现产业快速发展。广州目前还缺乏完整的科研、试验和生产、教育体系,以及配套的上中下游企业。 (二)卫星互联网地面终端发展缺乏有力支持 我国拥有的通信需求用户数量更多,未来需要的卫星互联网终端数量更加庞大。然而,广州目前对5G企业和5G应用重视程度更高,对卫星互联网地面终端产业的支持相对力度不足,配套的上下游产业规模少,广州地区的企业大多处于从起步到跃升的发展阶段,体量较小,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老牌院所相比,竞争力有所不足。 (三)卫星互联网产业人才培养和储备欠缺 卫星互联网通信设备的核心组件包括功率放大器、射频前端、毫米波相控阵天线、T/R芯片等,主要对应的学科为微波、电磁场、集成电路等领域。目前,广州地区的大学,在此领域方面配备的资源不够,对行业内高端人才的培养更为欠缺。卫星通信企业难以直接招到适合的高端科研人才,许多相关学科的应届毕业生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发挥出价值,限制了地区人才的培养速度,也影响了卫星通信产业快速的做强做大。 |
||
具体建议 | (一)科学规划大格局,明确卫星互联网产业纳入“十四五”重点发展领域 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电子信息产业带领者的作用,把卫星互联网产业纳入“十四五”重点发展领域,鼓励卫星互联网相关的商业航天企业积极开展与航天工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开展低成本星载半导体,低成本小卫星平台,新型星载低成本多波束相控阵天线,新型星载低成本柔性太阳能板,星载低成本储能系统,低成本星载大容量交换技术,低成本大容量星间路由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布局。 (二)加强产学研融合,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先进低成本制造优势,为国家打造低成本小型化的卫星相控阵终端 卫星相控阵终端只有只够小,便宜好用,才能获得巨大用户群。产品性能优越指标集中体现在低成本高性能多波束毫米波相控阵芯片,低成本收发共口径相控阵天线,低功耗基带芯片,低功耗毫米波多通道收发SOC芯片等方面。广州应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先进低成本制造优势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优势,通过“产学研用”融合方式,打造卫星互联网终端的创新中心、研发平台,制定名企企业培育行动计划,鼓励民营中小企业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企业发挥力量及优势,共建世界先进水平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 (三)设立产业基金,扶持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 制定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向卫星互联网产业倾斜,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投融资产品等模式,充分发挥基金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支持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条的构建及完善。 |
关于在广州设立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推进国家卫星互联网发展的提案
时间:2020-06-04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