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网站
关于关于将支持和规范托管行业发展纳入民生实事的建议的提案
时间:2020-06-04    【打印】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关于将支持和规范托管行业发展纳入民生实事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者 岳朝阳
情况分析

 【摘要】“托管”是一个事关民生的特殊行业,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广州市各小学周边,分布着大量的民办托管机构。这些机构每天帮助无数家庭照顾放学后的孩子,提供学习场所,同时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支持和规范托管行业的发展对于保民生、保就业有重要社会意义。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对该行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办法。我市属于教育大市,应及早探索完善托管行业管理政策,为全国其他城市做出示范。

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期间,托管市场面临严峻考验。一大批规模小、条件差、实力弱、不规范的托管机构,被迫关门。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及小学、幼儿园逐渐开学,大量的托管需求会释放出来,刺激新的托管机构进入市场。此时,在源头上建立清晰准入规则,规范完善行业运营标准正当其时。事前明确标准和规则,有利于市场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有利于避免后期监管整顿困难。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托管机构的主管部门不清晰、准入条件不合理
截止2019年底,我市有营业民办托管机构近万个,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每天为广州约三分之一的小学生提供服务,涉及约40万家庭,直接间接关联数百万市民的日常生活。
托管机构会为小学生提供作业的空间,配备必需的桌椅等,但托管机构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教育机构。事实上,大量的托管机构提供的是小学生接送、看护、餐饮服务,兼顾一部分作业辅导或素质教育类服务。近几年政府对校外教育机构的整顿管理中,托管机构被要求按照教育机构的资质整改,正常经营受到严重影响。与此同时,有志于提升机构水平,迈向规范化的从业者,却不知道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无所适从。大量的小微型托管机构因为无法取得合格的证照资质,成为地下作坊,游离于正常的监管之外。这种做法不符合行业实际,不得于行业的发展。
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市和我市一样,面临相似问题。但深圳等城市已出台专项管理办法,制订专门准入标准,实施备案制管理,向托管机构颁发专门的证照,走在全国前列。我市也应尽快制订清晰透明的行业规范,促进托管行业在我市健康发展。
(二)托管机构没有从业标准
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涉及到大量儿童的接送、餐饮和学习,众多环节关联到未成年人的安全卫生和教育成长,但目前此行业缺乏规范管理,托管行业从业人员,来自各个行业,素质良莠不齐。目前,没有专门、专业的培训渠道为托管从业人员提供及时和充分的培训机会,使托管行业存在极大隐患,亟待建立完善的从业标准和培训标准,使行业健康发展。

具体建议  二、具体建议
(一)明确主管部门,制订适合于托管市场的准入标准
1、托管行业具有特殊性,是教育行业衍生的新行业、新市场主体,需要受到教育、市场、消防、卫健、公安、街道等多部门的管理,另一方面行业从业人员培训与上岗资格又与人社部门密切相关。因此,建议学习深圳,由教育局负责总协调,市场管理局和民政局分别负责赢利与非赢利托管机构的备案登记,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及上岗资格由人事劳动部门负责把关,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监管。
2、建议教育部门牵头,市场、人社、部门联合托管行业的领先企业,尊重托管行业的特征,制订符合实际的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和监管标准。可借鉴深圳等地经验,充分尊重该行业普遍规模小、设施简单现状,本着杜绝隐患、规范经营的目的,不片面追求规模和硬件,不刻意提高经营门槛。
(二)建立托管从业者培训标准,推动培训机构发展
1、建议有关部门联合或委托我市托管行业内的研究机构(例如广州大学下属“广州大学课后教育研究中心”),着手制订专业的从业标准,建立完善的从业资格体系。
2、建议有关部门依托我市现有优秀培训机构,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做法,制定我市托管从业者培训标准,全面开展托管行业的培训,推动我市此类培训机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引领全面托管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