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网站
关于关于加强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两委班子素质培训的建议——以某区为例的提案
时间:2020-06-04    【打印】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关于加强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两委班子素质培训的建议——以某区为例的提案
提案者 李小琴
情况分析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旧村改造等一系列政策,城中村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红利,如何对城中村进行高效治理,将其改造为新的增长极,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是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联社、经济社的书记、社长、委员等班子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核心,亟需对他们的素质加强培训,在社会发展中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依靠人才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目前农村集体经济两委班子现状
目前我市集体经济组织两级班子普遍存在年龄、学历结构未能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老龄化程度较高,知识学历层次不高、后备干部梯队培养乏力等问题,因此造成管理成效未尽理想,缺乏发展思维和发展眼光,制约了集体经济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以某区为例,农村集体经济由20个联社和229个经济社社委会负责管理运营。其中,联社“两委”成员180人,平均年龄为48.47岁。其中51岁及以上82人,占比45.56%;36岁至50岁86人,占比47.78%;35岁及以下12人,占比6.67%。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07人,占比59.44%;高中学历39人,占比21.67%;初中学历34人,占比18.89%.在实际中,普遍存在知识面窄、创新性低、缺乏复合型的知识与能力等问题,未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要求。所以素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前农村集体经济两委班子结构存在问题
一是班子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上述例子显示,该区联社、经济社“两委”成员平均年龄接近50岁,联社、经济社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仅有12人,占比不到7%。联社经济社两委正职领导大专以下学历的占比高达61%.二是班子管理成效欠佳。由于班子年龄、学历结构和长期属地任职的原因,管理成效不理想,制约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三是缺乏发展思维和发展眼光。集体经济多以物业出租经营为主,经济收入来源单一。部分“两委”成员不熟悉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没有能力运用相关政策规划引领集体经济发展。而且,知识结构的缺陷和素质能力不高,为巨量的集体资产管理带来很大的风险。四是缺乏后备干部的梯队培养.
具体建议  1.强化政治素质修养,增强担当意识。市里由组织部门和农业部门牵头制定农村干部培训实施方案,铺排全面培训计划,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将联社“两委”成员、社监会成员和经济社“两委”成员全部纳入培训范畴,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廉洁履职意识和创新工作能力。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紧扣发展步伐。组织部门、农业部门和市区党校行政学院等整合培训资源,如有条件的可成立市区两级的农村干部大学,结合与集体经济发展有关的土地管理、招商引资、工商管理、法律法规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村社干部开展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或职能部门专业人员解读国家、省、市、区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同时也让村社干部通过在农村干部大学的进修,获得相应的学历。
3.借脑引智第三方机构,提升专业水平。与第三方培训平台合作,针对“两委”班子干部和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制定专属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教学。
4.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探索经济社后备干部队伍培养模式,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培养机制,推动各项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建立起较为健全的后备干部培养制度,逐步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
5.完善联社选人用人制度。完善联社管理层收入分配制度和责任制,引进真正懂经济、懂产业的大学生回村社发展,组织敢干、想干、会干的企业家把脉村社发展方向,将村社由被动管理变主动作为,激活村社办企业活力,成为双创的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