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网站
加强穗澳教育合作 巩固澳门青少年对祖国的向心力
时间:2021-01-26    【打印】 

广州市政协澳门地区委员 

  内容摘要:穗澳两地文化互通,人员交流频繁,为两地青少年及教育交流合作提供有利条件。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之一,发展机遇无限,又是澳门学生最喜欢的升学地区,十分适合作为推动澳门青年融入湾区发展的切入城市。加强穗澳合作,用好广州教育资源,巩固澳门青少年对祖国的向心力,助澳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在祖国的支持下,澳门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做到薪火相传,澳门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方针,让新一代青年把爱国爱澳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牢牢植根于澳门。
  一、法制建立
  (一) 《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
澳门特区政府于2006年通过《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把“促进受教育者爱国爱澳”“培养其对国家和澳门的责任感,使其能恰当地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纳入教育的总目标中。为本澳推动爱国爱澳教育提供了坚实法制基础。
  (二)教育与青年两大政策的实施
《澳门非高等教育发展十年规划(2011-2020年)》《澳门青年政策(2012-2020)》两大政策分别将爱国爱澳和品德教育列为政策重要目标;目前正开展的新一轮教育与青年政策中长期规划,将加强青年及学生的爱国教育,培养其家国情怀列为政策的重要方向。
  二、教材建设
  2019年澳门回归20周年时,习主席视察澳门期间专门考察澳门的教育和教材的使用,并会见了澳门教育界,赞扬澳门教育做的不错。习主席表示,历史是我们树立爱国主义最基本的来源,一定要好好学习,所以历史课必不可少。
  (一)《课程框架》将品德与公民及历史列为必修课
  2014年及2018年颁布《本地学制正规教育课程框架》及《基本学力要求》,大大增加政府对公私立学校课程与教材的影响力。《课程框架》将“品德与公民”和涵盖“历史”成为必修科目。
教青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编历史和品德与公民教材,使用率达到95%和100%。同时,历史教材将翻译为葡文版及英文版,以满足不同语言的学校。
  (二)《国旗、国徽、国歌、区旗及区徽》补充教材使用100%
  教青局早于2000年出版《国旗、国徽、国歌、区旗、区徽》教学资源,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的本地立法, 2019/2020学年再推出《国旗、国徽、国歌、区旗及区徽》补充教材。
  (三)编制及修订《宪法》及《基本法》补充教材
  教青局正开展编制《宪法》补充教材,并修订2002年已出版的《基本法》补充教材。
  三、 教师培训
  2018年颁布《教学人员专业发展活动时数的审核准则》,该准则与教师的晋升、薪酬和津贴有关,规范培训时数和类别,尤期晋升校长和学校中高层更有专门的培训计划。为此,教青局每年均会为教职人员举办爱国爱澳教育相关的培训,以近两学年为例,已提供与爱国教育相关的培训时数超过25,000小时,内容包括:宪法、基本法、国情教育、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等,加强教学人员的爱国教育。
  四、 多元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一)升挂国旗全覆盖
  2018年澳门大中小幼学校已实现升挂国旗全覆盖。2019年,《关于使用国旗、国徽、区旗、区徽及奏唱国歌的具体规定》正式实施。
  (二)学界升旗队
  教青局组织及培训学界升旗手,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当天,成立“学界升旗队”,并负责澳门大型青年活动的升旗仪式任务。
  (三)国防教育活
  2007/2008学年开始,教青局每年为初二年级学生举行国防教育营,至今培训超过41,000名学生,覆盖率达全澳75%初二年级学生。
  (四)首设澳门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
  2020年设立 “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场内展示了中华历史文化、新中国发展与成就以及澳门历史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未来将联动澳门其他爱国教育资源,结合学校课程内容,让中小学生掌握祖国及澳门的历史和社会发展。
  五、 回归后教育的成就
  (一)教育投入增加
  2007/2008学年起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是大中华地区首个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的地区。教育经费由回归初期投入约15亿澳门元,到近年约130亿澳门元,可见特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
 


  (二)国际学生能力评估的跃进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举办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2018显示,澳门学生的成绩在科学、数学、阅读素养均于79个国家或经济体中均位居第三,继续保持教育优质和教育公平的领先地位,也是唯一一个教育质量持续兼快速进步的国家或经济体。
  (三)升学率大幅提升
  澳门高中毕业生升大比率由回归前74%提升至2018/2019学年93.9%。其中,内地已成为澳门学生离澳升学的首选地,最近一学年赴内地升学的学生人数比例已超过33%。
  六、 回归二十周年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教育
  (一)对澳门青少年和教育的重视
  习主席于学校观课时表示:“我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来到英才学校,今天是如约而来,因为今年五月份收到学校小朋友的来信,读了几遍,很受感动,因为信里面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跃然纸上,给我很受感动。我在回信里表示,如果有机会将来见见小朋友。”
  (二)中国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习主席翻阅相关教材时指出:“教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特区政府同内地合编教材的做法值得充分肯定,要鼓励更多学校使用新教材,让老师们把教材讲好、讲活、深入人心”。
  (三)肯定澳门教育成果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习主席赞扬澳门教育做得不错,并表示澳门一国两制的实践是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最后结出了繁荣昌盛发展的硕果。爱国主义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所打下的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打牢基础需要了解历史。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历史。
  七、 用好广州教育资源巩固澳门青少年对祖国的向心力的具体建议 
  (一)创建穗澳学生及青少年交流平台
  ◇穗澳姐妹学校及青年团体结盟
  穗澳两地地缘接近,文化相通,未来应进一步鼓励两地中小学校结缔成姐妹,也可鼓励高等院校的学院结成姐妹学院或姐妹科系,更全面和广泛进行学生青年间的交流。
  ◇穗澳青年团体结盟,推动穗澳青年交流
  支持澳门青年社团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青年社团或组织缔结民间合作关系,特别加强与广州青年社团或组织结盟。同时,近年为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相关政策,特区政府积极支持社团开展有助澳门青年了解湾区的活动,近两年已推动超过3万名青年学生参与。未来将加强推动更多青年学生到广州交流考察,助澳门青年学生认识广州发展。
  ◇加强穗澳学生体艺文及科普交流
  广州人文、科创及研学资源丰富,建议借助广州之长,创设平台让两地学生可定期及有系统地交流,特别是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科普活动、生活营、企业考察等活动,让澳门学生深度掌握广州的人文发展、产业优势和机遇,以广州为切入点,促进澳门学生融入湾区发展的意愿。
  ◇凝聚在穗澳生/毕业生的力量
  近年受惠于国家教育部的政策,大大提升了对澳门学生在内地高校的补送名额,故近年内地已成为澳门学生最受欢迎的升学选择,升学人数已超过33%。当中,广州更是最多人选择的内地升学城市,每年约有300新生入学,而校本部在广州的高校驻册的在读澳门学生人数更超过3,400人。因此,要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可从广州在读生为切入点,特别是实习方面,可安排学生在周末和假期到广州的企业和机构,对澳生未来融入大湾区就业、创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用好广州教育资源,深化两地相互学习
  ◇ 推动两地合作编撰教材或辅助读本
  澳门在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是建基于国家和内地专业机构的支持,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编的历史和品德与公民教材。由于穗澳两地文化十分接近,未来可进一步加地两地合作编制教材和一些结合课程的补充教材和读本,把传统的岭南文化,广东文化,家乡风俗薪火相传,让澳门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建立文化自信。
  ◇合作举办教师培训及研讨会
  未来可加强与广州不同高校间的合作,借助当地高校的强大师资力量,为澳门举办更多不同类型的师资培训、跟岗培训、研学活动、校长讨坛及研讨会等,深化两地教育的交流合作。
  ◇加强本澳师生及家长对广州高校的了解
  广州一直都是澳门学生赴内地升学最热门的城市之一。未来建议在学生升学辅导工作中,加强学生赴广州升学的支持与引导。如邀请在广州升学的澳门学生为高中生分享当地升学情况;组织更多师生到广州及当地高校实地考察与交流,加强他们对当地高校的了解以及感受广州城市的魅力;组织家长到广州高校参观,加强家长对当地高校的设施、学习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了解,以便了解子女于当地升学的实际情况等。进一步促进澳门学生赴穗升学及发展。
  ◇共两地享智慧教学资源,加强两地互相学习
  广州是国家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之一,有着结合传统教学和智慧教育的的良好基础,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广州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也有一些企业,如科大讯飞等企业在智慧教育上已累积深厚的经验和资源。而澳门理工学院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及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中葡英机器翻译联合实验室也为澳门在葡语领域上创新了不少智慧教育的资源。未来两地可进一步探讨教学资源共享的可行性,促进彼此智慧教育的互相学习。
  ◇结语
  引用习主席在第五届特区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始终准确把握“一国两制”正确方向、始终强化“一国两制”使命担当、始终筑牢“一国两制”社会政治基础。教育部门及学校必须把这样的历史责任承担起来,做好澳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穗澳两地文化互通,人员交流频繁,为两地青少年及教育交流合作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之一,发展机遇无限,又是澳门学生最喜欢的升学地区,十分适合作为推动澳门青年融入湾区发展的切入城市。未来,期望能加强与穗合作,用好广州教育资源,巩固澳门青少年对祖国的向心力,助澳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