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网站
《羊城晚报》:建议改革商品房公摊面积计算方式 补齐农贸市场传染病社区防控短板
时间:2021-01-29    【打印】 

  市政协常委曹志伟:不合理计容方式加重居民负担

  买房,要同价买20%~30%的公摊面积。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在大会发言中提出,房屋公摊面积过大、摊分面积计算不合理、房屋实用率低、舒适度不足等问题损害了购房者的利益。

  质疑:买房公摊面积太大,计算不合理

  曹志伟指出,不合理的计容方式和公摊面积更使得购房者不仅要多付房款,

  而且还要支出更多的物业费等费用,加重了居民的住房经济负担。原因主要在于,现有计容面积和房屋测绘摊分面积计算规定不合理、公摊面积的计算子目越来越多且重复、同等容积率情况下限制了建筑物的内部舒适度和美观性。

  “各类社区公建配套列入计容面积,减少了单个地块内住宅供应数量,还计收市政配套设施费,增加建设企业负担,也推高房价成本。”曹志伟解释,居委会、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卫生站、日间照料中心等配套公共设施,既占计容面积指标、又要建设后无偿移交、还要交市政配套设施费,这些成本最终都由购房者承担。此外,独立设置的垃圾收集站,既占用容积率面积又影响居住环境。各类供电用房占用计容面积指标,不仅增加了购房者的分摊面积,还增加了建设单位获得电力的额外成本。

  “部分建筑物内配套设施重复计算容积率面积,增大了房屋的公摊面积。”曹志伟说,建筑物内及依附建筑物的各类管道井,如电梯井、提物井、通风排气竖井、烟道、公共楼梯等均按建筑物的自然层数重复计算容积率面积和房屋测绘面积;平均半层高的复式中空楼梯空间,按两层面积计算,相当于双倍计算了地价,加大了购房者的负担。

  建议:公共配套设施不计容积率面积

  对此,曹志伟建议,居委会、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卫生站等公共配套设施不计容积率面积,或按1:1补偿同样计容面积,由建设单位继续无偿建设后移交;与获得电力相关的各类电房均允许设置在地下室,但不在地下最底层即可,不纳入计容面积、不计收地价、不确权、不计入房屋测绘摊分面积;电梯井、提物井、管道井、通风排气竖井、烟道等各类管道井均不重复计算计容面积,无论管井有多高,均只算一层垂直投影面积;电梯机房、风机房、消防水池、人防报警间等配套设施用房,不纳入计容面积和测绘面积,不确权、不摊分;不计收车库中车位框外共有面积的地价,降低建设单位建设开发成本,降低车位每平方米销售单价,减轻有购买车位需求的居民经济负担。(蒋隽)

  市政协委员付伟:构建智慧农业全链条政策支撑体系

  在大会发言时,广州市政协委员付伟指出,目前,广州已经初步形成智慧农业产业链,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广州智慧农业还存在一定差距,包括用地瓶颈突出、政策支撑不够有力、产业主体链接不紧等。

  付伟建议,广州将智慧农业纳入乡村振兴、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重大战略规划中,将其作为广州工业转型升级、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实施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条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提升工程;将花卉、水产、生猪养殖列为优先发展领域。此外,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建设智慧农业发展先行示范园区。依托极飞、海大等总部位于广州的智慧农业设备制造、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着力培育3-5家国内一流水平的智慧农业行业龙头,鼓励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具有固定、紧密、全面利益联结的产业联合体。

  广州还可发挥对外贸易口岸和国际会展之都的优势,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数字化历史机遇,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将广州建设成为智慧农业信息交流、会议展览、设备制造、跨境贸易的国际性节点城市。在广交会、中博会、广博会等重大展会开辟智慧农业专区,推进广州智慧农业专业性展会常态化举办。(唐珩)

  市政协委员毕清:关注农贸市场传染疾病社区防控短板

  “广州的农贸市场主要存在市场主体分散、发展规划滞后、功能单一,部分经营理念陈旧、环境卫生‘脏乱差’、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广州市政协委员毕清在发言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充分暴露出农副产品供应链在可追溯体系方面存在短板。此外,市内相当一部分中小型农贸市场建成年代久远,早期设计不尽完善,污水排放问题突出,不通风不透气,人员密集且接触频繁,甚至衍生一些失于监管的“马路市场”,给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带来较大的压力。

  毕清呼吁,要充分关注农贸市场传染疾病社区防控这块短板,加快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其中,加强全链条监管工作,提倡使用“随附追溯码”,加大对来源不明的进口冷链食品的查处力度;探索建立“红黑榜”,对场内经营户进行监督管理,惩罚“黑榜”,奖励“红榜”,对于屡教不改者可采取“退场”等惩罚措施;运用人工智能堵塞疫情防控漏洞,打造“智慧农贸市场”;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纳入“十四五规划”工作中,全面摸查全市农贸市场情况,有侧重地加快推进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黄宙辉)

  市政协委员马玉宏:发展装配式建筑助推“新基建”

  “在这次中国抗疫阻击战中,采用装配式建造模式的火神山、雷神山应急医院,展现了装配式建筑的效率。”广州市政协委员马玉宏在发言时大力推介了装配式建筑。据介绍,广州自2017年以来,相继建成17家国家级和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产业基地、7个广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截至2020年7月,全市要求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面积约880多万平方米。

  “在未来我国新基建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装配式建筑将发挥更大作用。”马玉宏建议,广州要研究装配式建筑在新基建中的作用,推动BIM技术、EPC总承包模式、智慧建造、智慧工地等创新科技元素在新基建中的应用;在编制“三旧”改造、城市更新规划时,将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的内容或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有关要求纳入相关规划计划中;研究和发挥装配式建筑在应急医治、应急消防、智能防疫等方面的作用,夯实广州的应急救治设施建设力量储备基础。

  马玉宏还建议,在南沙、花都、白云等地,打造全产业链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聚集区,打造广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黄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