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晚上举行的广州市政协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工室主任何亚东代表市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员会、无党派发言。
何亚东指出,城市更新成为广州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旧厂作是城市更新的主攻方向之一,国企用地往往区位好、开发价值大,同时存在利用效益低等问题。市政协城建委联合广州智能装备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就推进广州市国有企业存量土地再利用,促进产城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更大力度系统推进国企存量土地再利用,是切实保障国有资产价值、提升国企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产城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实行公益激励、突出产业引导、抓好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有利于加快打造国企存量土地统筹开发利用样板典范和城市更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的“国企样本”,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何亚东表示,要充分发挥国企在城市更新领域的主力军作用,根据“整体谋划分类实施、坚持产业引领、强调品质内涵、突出社会效益”的原则,通过功能保障、产业配套、产城融合和专业服务四类运作模式,实现多元化开发、资本化运作、品牌化运营、联合化合作和信息化支撑五大发展特点。
建议有关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集中清理解决国企存量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就因历史原因导致的用地手续不完善、权属证缺失等具体问题,在保证土地边界清晰、权属无争议的前提下,允许以上级管理部门的证明文件为依据完善历史用地手续,进一步增强国企改造信心。理顺城市更新与工商、税务、消防和卫生等部门的审批联动关系,制定并联审批流程,加快项目推进落实。做好国企存量土地利用规划,以国企为单位,明确公益交储和自主开发土地的比例,允许自主开发部分的土地在符合地区发展导向和更新目标的前提下调整用地性质,根据土地资源承载力合理提高土地容积率。与周边旧城联动改造,引入国企统筹参与周边老旧小区改造,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加快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复合的产城融合区建设。
兼顾公共利益,如为地铁站场等交通设施提供落地空间的,可适度提高周边土地开发强度,打造紧凑集约、运行高效的空间格局。
明确各区及重点区域的产业定位,谋划重点行业的空间布局,推动有序发展错位竞争,引导市场根据产业地图进行产业布局,提高产业显示度和集中度。整合市场资源优势,鼓励品牌合作联动发展。引导国企间合作参与存量土地开发建设提升土地价值,引导国企与标杆产业运营商合作导入优质产业资源、提升运营水平,建立以产业资源带动项目开发的思路。加强优质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对改造符合广州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高端高新产业项目,参照上海政策,经认定为园区开发平台和领军企业的物业最高可转让50%,保证园区产业运营品质;针对优质项目的工业用地和研发用地出让实行底线管理,切实降低产业用地成本;提高单一用途产业用地其他产业用途和生活配套设施的比例到30%,倡导用地功能复合和配套功能提升。通过产业引导,打造典型示范,实现反哺国企实体产业发展、提升城市产业空间品质、促进产城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多重目标。推动金融创新,为国企存量土地开发提供资金保障。
加快路径探索,以具体项目改造为试点,组织相关部门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政策优化、部门联动机制、更新改造模式、审批流程再造等方面的探索。如对以广州智造园为代表的微改造项目,协调解决无一次消防改造则无法通过消防验收的问题,建议以第三方消防技术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为依据,符合消防要求则可通过验收;针对“中改造”项目进一步提高国企旧厂主体的积极性,降低国企旧厂返还物业补交土地出让金标准,建议以办公基准地价的70%计算;明确旧厂复建产业用房权益建筑面积标准,建议参考《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中集体经济物业复建总量以用地范围方式核定,现状建筑面积不足的按现有用地面积和容积率1.8(毛)计算权益建筑面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廖靖文、龙锟、李栋、方晴、张姝泓
配图: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邱伟荣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黄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