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网站
关于穗港同气连枝,促交流、破隔阂携手发展的提案
时间:2021-01-14    【打印】 

十三届五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

标 题 关于穗港同气连枝,促交流、破隔阂携手发展的提案
提案者 霍启文
情况分析    一、宣传力度不够,香港青年难以及时关注到利好政策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12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香港15—39岁的青年失业率达7.6%,其中20—24岁的青年失业率高达19.7%,青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困扰香港发展的大问题。去年广州推出了“五计划一平台”,为香港青年来穗读书、实习、就业、创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但由于宣传不足,香港普通年轻人很难清晰了解政策细节,更无法体会好政策够为他们带来的具体实惠。
  
  二、香港青年对祖国缺乏认同,表达情绪负面化
  由于历史、文化和教育差异,导致香港与内地的世界观,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香港青年没有切身感受内地的发展变化,对内地不了解,对祖国热爱的情感不明显。近年来,香港社会中存在的问题逐渐积聚成为社会矛盾,部分香港青年滋生消极情绪,在互联网上发表不良言论,加深与内地的割裂度,也让多数不明真相的香港青年在融入广州、融入大湾区建设面前驻足不前。
  
  三、穗港两地人口老年化现象加剧,两地青年都将面临养老难题
  根据广州市老龄委发布的《2019年广州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和老年人口数据手册》,广州60岁及以上长者超过175万,占户籍人口18.40%。香港的养老压力更为严峻,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17年所做的人口推算,2047年香港老年人口将上升至261万,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养老压力已经成为穗港两地共同面临的难题。
具体建议    一、政府牵头搭台,社会力量参与,做好政策宣传
  建议政府部门牵头,搭建宣传平台,加强穗港两地媒体互动与合作,做好贴近香港青年需求的宣传。让香港青年更容易了解广州的发展现状,了解在广州生活、学习、工作的相关知识,了解广州和大湾区内地城市支持香港青年求学就业的政策和措施。目前穗港都有为数不少的青年组织和民间社团,建议发挥这些社会组织力量,并把积极宣传大湾区所做的贡献,作为每个青年社团和民间组织的激励指标。政府和社会组织齐心协力,扩大宣传广度和深度。
  
  二、重塑香港青年新形象,促进后疫情时代穗港青年全面交流
  首先,组织官方新闻媒体对香港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报道。帮助内地青年了解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香港同胞在祖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扶贫助教、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上,倾注的巨大热情,做出的无私奉献。充分挖掘近年来香港青年在融入大湾区发展与建设中涌现的新亮点、新贡献,积极宣传香港社会中的正能量,重塑香港青年新形象。其次,由于疫情阻隔,穗港人员流动停滞,线上交流更应加强。建议宣传部门主动把控网络舆论风向,纾解两地网民对立冲突,弱化消极言论,着力营造互谅互信、和谐共处的网络交流环境。第三,未雨绸缪,待疫情得到相应控制后,进一步开放通关便利政策,迅速重启广州与香港旅游往来,推动居民到香港自由行。通过加深相互理解,加强感情联络,消除两地民众的情感隔阂。
  
  三、创新穗港养老共享互利,为穗港青年释放生活压力
  首先,广州市南沙区拥有“三区叠加优势”,建议发挥南沙可自行审批港澳养老机构的便利,以优惠政策推动香港养老机构和资本进入广州养老服务领域,支持两地养老社会组织跨境合作,鼓励香港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执业人士到穗就业。借助香港服务优势迅速提升广州养老服务业水平,培育穗港养老内循环经济。其次,利用自贸区机制灵活的优势,解决两地医疗、社保对接问题,使香港长者能移居广州南沙,得到更美好的居住环境和更妥善的养老服务,分享祖国经济发展的红利。第三,通过穗港共享养老,缓解香港住房和养老床位供应压力,释放更多住房、资源供香港年轻人使用,从侧面支持香港解决长期以来土地不足、发展空间受限等迫切问题,也让香港青年除移居内地之外,保留更多留在香港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