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五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 |
|||
标 题 | 关于加快推进琵洲会展中心升级的建议 | ||
提案者 | 宋世斌 | ||
情况分析 | 建设琶洲是广州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打造网络型枢纽城市、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部署。早在2017年1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将琶洲地区打造成数字创新产业、会展产业、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外向型和创新型经济集聚发展的高质量经济增长极,建设成为“全球会展集聚核,总部创新增长极”,打造广州参与国际竞争的“会展+数字创新+总部经济”核心区。而琵洲岛内核心区域是琵洲会展中心---广交会场馆,如何因应老城市新活力,对会展场馆进行硬件软件的升级尤为重要。 (一)存在问题 1、场馆分散,交通可达性不高 琶洲先天瓶颈——岛内与岛外的交通联系薄弱,同时,场馆分四期建设,加上周边其他场馆,占地面积大,联系松散,交通可达性不高。过江通道交通压力大;过境交通分隔城市用地;地铁线网密度和覆盖率相对偏低。 2、场馆展会功能单调,使用效率不高 广交会场馆是按照大型产品展示场地而设计的,单个场馆面积大,层次少,土地利用不集约。加上数字经济的发展,大型展会场次减少,参会企业主体数量不能保证,因而每年使用时间有限,使用效率不高。 3、商业住宿及服务配套缺乏 由于琵洲岛土地面积限制,广交会周边商业很不配套,特别是广交会期间住宿餐饮及展览会议业务服务紧缺,使用成本高,限制了小微企业进场,场馆会展功能得不到发挥。 |
||
具体建议 | 过去16年的会展产业成就了琶洲,也提升了广州国家商贸易中心的地位,今天的琶洲发展定位也在悄然变化,从单一的会展中心向会展经济、创新型经济与总部经济复合的城市CBD嬗变。这一定位已得到政府与市场的双重认可。定位的变化将对城市建设带来重大影响。因此,琶洲会展中心的升级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前瞻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结合,才能实现最大的发挥其功能,实现广州老城市新活力。 1.以人为本提升交通可通达性 (1)设置封闭的会展运输专用联络线。直接连接华南快速、环城高速、南沙快线及新化快线,进入会展核心区,减少对市内交通的干扰。探索货车交通内部化,设置货车转候区,并通过专用车道进入展区,以减少对路面的交通压力。 (2)建设有轨电车环岛线,在现有有轨电车基础上继续环岛延伸,形成环岛旅游专线,串联各个场馆设节点和开放空间。 (3)打造空中连廊,连接各个会展场馆,并连接到西区总部中心各大楼,形成慢行系统。 2.丰富展会类型及业态 (1)改造大型场馆,形成多种形态会议展览模式。以香港会展中心为模板,除了大型展会外,可以同时并行多种小型会议展览或其他利用形式,提高场馆利用率,更好发挥会展功能。 (2)大力开发广交会场馆的会议功能,举办大型国际国内科技学术会议,专业工商业会议,并对有国际影响学术会议进行补贴,提升广州学术交流地位。 (3)加强文化艺术演出及多种类型发布活动,如动漫产品展览,Cosplay活动,网红及产品推广等多业态形式的活动。 (4)开发一定数量的常设展览,引入跨境电商中心,保持会展流量,扩大广交会场馆的影响和品牌效应。 3.在琵洲岛开发建设中,打造完整的会展产业链 (1)数字经济下的会展产业链,不同于传统的以展览产品为目标的会展产业链,有更多的内含及外延。当前,在新冠疫情和国内外其他会展业的竞争条件下,尤其需要充分挖掘会展产业链。 (2)加强会展的配套数字化服务,提升效能,降低小微企业参会门坎,提供多种规格形式的展位和收费。 (3)对接“一带一路”,重点是东南亚和非洲,建设新媒体制作中心和发布平台,帮助外商参会文字视频等广告宣传,提供产品进口服务。 (4)丰富多层次住宿商务接待,产品代理和招商引资,提供投资及金融保险等全方位服务,提升营商环境,增强广交会场馆的活力和吸引力。 |
关于加快推进琵洲会展中心升级的建议
时间:2021-01-24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