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网站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构建和谐广州的提案
时间:2021-01-25    【打印】 

十三届五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

标 题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构建和谐广州的提案
提案者 市台联
情况分析    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工作节奏加快、就业形势严峻,社会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复杂化,现代人的心理也越来越脆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要求,并出台《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相关政策。目前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抑郁、焦虑、自杀等心理问题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显著增多,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市国民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明确地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健康新概念的提出对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从现代健康概念中可以看出,真正的健康应包括4个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健康。
  一、制约我市心理健康产业发展的因素
  我市共开设心理咨询和心理诊疗服务的医院共39家,其中省属、市属公立医院17家,部队医院1家;区属公立医院10家;民营医疗机构10家。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费用医保报销情况主要是由医保局负责,近年有政协委员提出适当将心理测评项目纳入医保目录,但未见有实质性进展。
  (一)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多为自费项目,患者就医率低
  心理疾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更需要的是心理治疗和疏导,以治疗抑郁症为例,70%以心理治疗为主。但我市目前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都不属于医保报销范围,而自费咨询和治疗价格普遍很高。只有极少数的求助者通过短期咨询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多数则需要5-10次以上的长期治疗,目前心理咨询收费标准各医院自主定价备案、不尽相同,省属、市属公立医院定价最高是高级职称800元/小时、中级及以下职称600元/小时;定价最低是90元/半小时。区属公立医院定价最高是高级职称400元/小时、中级及以下职称200元/小时;定价最低是27元/次。民营医疗机构定价最高是800元/每次(50分钟);定价最低是30元/半小时。心理治疗费用:收费标准各医院自主定价备案、不尽相同,一般收费标准按照心理治疗使用技术项目分类、时间或次数进行定价。一是,按照心理治疗使用技术项目分类进行定价。例如:市属公立医院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市惠爱医院),共设置心理治疗使用技术分类104种,定价介于150元/次-2000元/次不等;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设置心理治疗使用技术分类52种,定价介于300元/次-1000元/次不等。区属公立医院中,广州开发区医院,共设置心理治疗使用技术分类11种,定价介于50元/次-200元/次不等。民营医疗机构中,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共设置心理治疗使用技术分类10种,定价介于120元/次-800元/次不等。二是,按时间、次数进行定价。其中,省属、市属公立医院中大多数定价为:高级职称800-1600元/次(1小时)、中级职称600元/次(1小时)。区属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中大多数定价300-800元/次(1小时)不等。一般工薪阶层难以负担,直接影响了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患者的就医比例。
  (二)心理健康服务收费不合理,既难保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增加市民的医疗负担
  目前我市的心理评估收费仍是数十年前的定价标准,社会发展,物价飞涨,量表价格已经不能体现该量表的真实价值,导致很多医疗机构及医生不愿意做对临床有意义的收费较低的量表检查,转而去做收费相对较高但意义相对没有那么重要的仪器设备检查,导致很多有意义的量表在临床治疗中无法正常施展,形同摆设,又间接导致部分仪器设备的过度医疗,加重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
  (三)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作用不显著,市民的初期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
  社区心理咨询室的医生多为兼职,而市民对社区心理咨询的认知度较低,或是碍于面子问题,极少到社区心理咨询室就诊,导致心理咨询室开诊时间不定或甚至处于闲置的状态,造成了市民一些初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因而导致心理问题转趋严重。
具体建议   二、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建议
  (一)建议将部分心理咨询及治疗费用纳入医保
  定价太低则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定价太高,医保有限的费用又无法满足长期高额医疗费用的需要。目前个体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均为自费项目,建议将团体心理治疗、个体心理咨询及治疗、临床常用的心理评估量表等项目纳入医保。
  (二)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财政预算
  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将“社区心理咨询室”建设纳入市政府民生工程,将“社区心理咨询室”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解决“社区心理咨询室”建设和打造心理咨询师队伍经费问题。在建设规范、人员配备、人员的培训、设施配置、咨询业务、治疗康复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完善已成立的社区心理咨询室工作机制,建立“分类推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总结成熟心理咨询室工作经验,并在全市推广,争取有条件的区实现社区心理咨询室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