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网站
关于大力提升工业旅游发展能级 激发老工业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案
时间:2021-01-26    【打印】 

十三届五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

标 题 关于大力提升工业旅游发展能级 激发老工业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案
提案者 民进广州市委员会
情况分析    理由:
  一、工业旅游现状
  (一)起步较早,有一定成绩
  2003年始,广州工业旅游进入了萌芽期,以“广州工业名企一日游”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多以团体参观工业厂房及设施、经验学习及访谈为主要形式。随着参与的企业单位数量不断增加、游览人数增长、产品形式日益丰富,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反响。2016年进入发展期。但在2020年8月发布的20条广东省工业旅游精品线路中,广州市仅有2条精品线路入选。
  (二)市场资源比较丰富
  根据2018年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会专项研究成果显示,广州位列“工业旅游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前10名。我市现有4A级工业旅游景点2家,3A级10家。工业旅游项目及领域包括:1.高技术企业:以广州科学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钢铁厂、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以及正在开发的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2.知名制造业企业:以广州本田汽车公司、珠江钢琴集团、珠江啤酒集团、广州日报印务中心为代表;3.大型生产型企业:以本田和风神汽车公司、珠江钢铁厂、珠江啤酒集团、广州日报印务中心的厂房车间、南沙开发区港口码头为代表;4.特殊行业企业:以长洲岛海军基地、广州白云山空军基地、广州天文台、广州珠江电厂等为代表。其中,以珠江啤酒、羊城晚报印务中心、广汽新能源汽车工厂、广州香雪制药、广东科学中心、环亚美容化妆品博物馆等知名企业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项目融工业观摩、考察、学习、研究及商务于一体,包含对工业遗迹、工业场所、工业产品生产过程的参观,也包含对工业文化和文明的体验和感悟,深受欢迎。
  二、工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广州的旅游及配套产业十分发达,为工业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体系,形成了多层级多维度的旅游产品体系。但工业旅游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政策指引相对欠缺
  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多部针对旅游产业的政策指导文件。2014年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2018年《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都明确指出,要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的政策思路,支持和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工业旅游项目,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小镇(街区)、创新创业基地等。
  但目前,广州尚未制定专门针对工业旅游的政策文件和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只有《工业旅游景区(点)服务规范》,对广州工业旅游景区(点)服务提出了相关规范性要求。在《广州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与农业、工业、商业等深入融合,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会展旅游等旅游业态。
  (二)工业旅游产业尚未形成一定规模和稳定、普适的产品供给体系
  细分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会效益不显著,产出占总体旅游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2019年我市统计口径内工业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16.94万人次,占我市主要景区接待人数的0.09%;经营收入1116.9万元,占我市主要景区营业收入的0.17%。工业旅游项目多以参观游览为主,内容较简单,缺乏丰富性及参与感,游客停留时间较短。愿意接受参观的企业多为食品类、家具类等科技含量并不高的企业,而游客对高新科技企业比较感兴趣。
  (三)工业旅游市场尚未形成品牌效应
  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运营主体和精品线路资源。仍以博物馆、生产线路、工业园区及参观展厅为主要形式。企业各自为政、缺乏系统运作和整体品牌,没有形成真正富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大部分工业旅游项目为企业自主附带性经营,基本免费参观,企业持续投入压力较大。部分工业旅游项目主要针对特定客户群体,对放开开放度意愿不高。部分项目的宾客接待、产品开发、宣传推广没有专职人员,服务质量不高。旅游纪念品开发参差不齐,与旅游客群对于精神审美及物质便利性的需求存在差距。
具体建议    建议:
  借鉴江苏省工业旅游区规范与评定办法、皖西制药和青岛啤酒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建设经验,着力打造大湾区工业旅游品牌,推动广州焕发城市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
  1.强化政策引导。制定工业旅游开发战略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快制定、完善工业旅游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行业规范,尽快出台《工业旅游开发管理办法》、《工业旅游示范点评定规范》及其相关《标准》,并针对工业企业自身开展的具备公益性质的工业旅游项目,实施适用与社会公益机构(如公益性博物馆)同等标准的管理及扶持政策,提升企业开办工业旅游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市场培育。一是打造品牌,重点打造工业旅游龙头品牌。集中优势资源、人力、财力和物力打造影响力大、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工业旅游龙头品牌,创建国家A级工业旅游景区。指导工业旅游点申报科普基地、研学教育基地。二是优化线路,重点打造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及项目。开发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和体验性的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及项目,由初级的流程性游览向互动型参与和主题型体验发展,打造轻型能源汽车、无人汽车体验、环保科技主题等旅游线路。三是加强宣传,加大对工业旅游的宣传力度。利用新技术及移动通讯优势,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精准营销、精准推送、网络直播等,提高营销效率及市场知名度。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平台,推出“亲子游”、“研学游”等特色化体验产品。
  3.构建生态体系。一是聚集群,建设并扶持工业旅游产业生态集群。建立异业同盟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工业旅游企业与酒店业、会展业、交通运输等异业主体的同盟及协调发展。推动工业旅游点与周边景区共同发展,引导旅行社、研学机构参与,串联形成特色工业旅游精品线路,二是引团队,引入专业的旅游产业领军企业增加工业旅游行业竞争力。引导工业旅游主办企业与广之旅、中青旅、国旅等龙头旅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旅游线路开发、高端产品打造、营销推广与销售、会员流量导入、二次消费转化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三是育人才,重视工业旅游人才梯队建设与培养。组织统一的讲解员培训,举办讲解员大赛等活动,提升讲解员素质能力。引入工业旅游专业人才,构建多领域、多环节人才梯队,形成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四是创产品,指导企业充分挖掘传统工艺和企业文化精髓。打造企业专属IP,研发企业专属纪念品,提升工业旅游纪念品的研发力度和产品品质。让记忆留在手里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