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五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 |
|||
标 题 | 关于建设广州市“工业展览馆”的提案 | ||
提案者 | 方明治 | ||
情况分析 | 广州市是广东省的制造业高地,但外界乃至广州市市民对本市的工业文明史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认知,不能很好地将之转化成超越工业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和软实力。现存问题主要体现为:一是我市目前缺少全面系统地展示本市工业文明的展览馆,导致外界对本市的认识信息不对称;二是我市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缺少集群系统性展示平台,不能完全展现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优势;三是我市龙头企业,缺少展示他们的发展历程、领先技术、品牌优势等方面的综合平台,未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标杆示范作用。为此建议设立广州市“工业展览馆”。 (一)“工业展览馆”,是展示本土工业文明风貌、产品、创意设计理念的最佳场所,是广州市各大工业品牌的展示、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 (二)“工业展览馆”的建设顺应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有利于推动新兴产业的布局、发展。广州2035总规要求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型现代农业为保障的综合型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核心创新平台、节点和价值创新园区。“工业展览馆”作为创新型制造业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平台互动性,推动新兴产业布局、发展,带动行业信息迭代。新时代环境下,信息要素的流动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以实现多元融合的新格局。 (三)“工业展览馆”的建成,有利于集聚全球的科技创新要素,助力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全面开放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市“工业展览馆”将作为本土工业创意平台,发挥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港澳地区科技创意交流,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综合、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中心。 |
||
具体建议 | “工业展览馆”要发挥出“树立广州‘制造业强市’形象,多方位、多视角全面系统展示广州产业和成就,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驱动,从而促进资金、信息和知识频密的交流、互换,真正塑造“城市精神”。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可将工业展览馆规划设计成主展馆、产业馆、企业馆三部分。主展馆,就是全面固定展示广州市晚清、民国、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经济发展与成就,以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展现广州的工业文明和描述广州产业经济的总体布局情况,致敬工业文化的历史沉淀,启迪新型工业化的前进方向;产业馆,即集群展示我市重点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水平,通过专题展览和一些相关的推介手段,帮助企业将产品推向市场,提升重点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并利用重点企业的标杆示范作用,引领同行,拉动下游企业的发展。 (二)严格把控馆内所展示制造业企业的准入门槛,积极鼓励广州市本土品牌入驻,对参展企业的创新力、品牌力等具体指标把关,使老字号工业品牌与高质量新兴品牌共同参展,充分展现广州工业转型之路的发展历程。 (三)定期于馆内举行工业设计等相关宣讲会、讲座、培训和相关工业设计项目年度评选活动,以企业为主导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科普教育。吸引世界各地客商前来参观和交流,推动我市工业旅游发展,进而促进招商引资,助推广州产业升级转型,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广州工业企业及产品数据库,汇聚广州众多工业企业与产品资讯,为国内外客商随时随地浏览、查询广州工业产品信息,以及广州企业查询国内外相关信息提供一个实用、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五)将工业展览馆定位为广州市内的工业化科普教育基地。面向大众宣传广州本土工业文化,组织中小学及高校学生前来展览馆内举行参观、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群体及广大市民对城市工业历史认识的广度及深度,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使市民历史荣誉感、城市归属感大大增强。 |
关于建设广州市“工业展览馆”的提案
时间:2021-01-27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