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协澳门地区委员
内容摘要:国家“三孩政策”出台以来,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仍呈低迷态势。广州可参考和借鉴澳门的鼓励生育政策,通过家庭责任分工转型、托育教育体系改革、增加购租房屋补贴等方式,提高育龄人口生育意愿,进而优化广州的人口结构,为未来储备人才作出努力。
2021年8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将第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广州具有丰厚的教育资源优势,高素质劳动力与未来生产力息息相关,关注并解决育龄人群的生育问题,有助于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由于“一胎”生育政策惯性,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仍呈低迷态势。为提升广州居民生育意愿,参考澳门及欧洲近年来的生育帮扶政策,广州可从家庭责任分工转型、托育教育体系改革着手,重视性别平等化,加强服务市场化,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育龄人口生育意愿,进而优化广州的人口结构。
一、广州目前的生育情况
广州地区近五年期间平均每年的出生人数持续走低,据2020年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户籍登记出生人口14.86万人,出生率仅为15.33‰。据广州、温州等地已公布的新生儿数据来看,生育率都出现了明显下滑,一线城市中广州的降幅非常大。据《广州日报》报道,近年广州市分娩量在生育政策调整的刺激下有过生育高峰,但迅速回落,2020年分娩量回落至19.55万,较2017年下降了近10万,达到近十年来最低水平。从这些数据分析来看,尽快推行奖励生育是未来的必然举措。
二、低生育率的痛点和难点
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出生率降至8.52‰,创1949年以来新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1.45‰,近年来总和生育率降至1.5以下,远低于2.403的全球平均水准,持续走低的生育率使得未来人口结构不容乐观。在育龄妇女队列规模缩减、婚育推迟、生育意愿偏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仅出台开放“三孩”生育政策带来的生育水平回升有限,并不能有效延缓或遏制未来人口缩减态势。
三、澳门及欧洲鼓励生育政策
截至2021年11月10日,澳门居民出生津贴金额为5,418澳门元;且从出生婴儿到八岁皆为免费医疗及免费接种各种疫苗。为孕产妇提供免费产前检查以及分娩服务,分娩后女性长期免费保健。妇联总会开有陪月员培训课程及配对服务、新生儿父母产前讲座及培训课程;托儿所服务对象为3个月至3岁。在教育方面,提供十五年免费教育,连书本费也全部津贴。升读大学可提供免息贷款。
欧洲各国的家庭政策基本上都包括三项激励:一是降低包括机会成本和直接成本在内的生育成本;二是改善儿童成长环境,支持儿童发展;三是提高对育儿家庭的财政支持。根据欧洲主要国家所推行的社会政策实践大致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持续性就业+家庭照护公共化”,政府在育儿、养老等生活照护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缓和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维持较高的女性劳动参与率。第二种形式是“弹性就业+家务劳动共同分担”,为就业者设计多样的劳动方式,不拘泥于劳动场所、劳动方式,夫妇可以根据家庭需求和经济状况选择工作方式,亲友、社区、企业等通过互助方式共同分担家务劳动。第三种形式是“间断性就业+家务劳动经济补偿”,国家和社会基于等价原则,对承担家庭照护者给予一定的经济性补偿。
四、具体建议
广州应抓紧落实“三孩政策”,适时推出鼓励生育的措施,出台女性孕前孕后的社会支持政策,鼓励家庭协力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广普及健康生活认知,关注心理健康水平。大力推进0岁至3岁儿童托育体系的建设。保障生活住房的可得性,改革房屋租赁制度,这对切实提高生育意愿具有重大意义。
(一)推广家庭友善政策
广州可参考澳门特区政府积极推动的家庭友善政策,如带薪哺乳时间,以及男性侍产假和增加女性产假,积极地推行弹性工作制管理办法,按照家庭主责、政府补充的原则分担托育成本。
(二)完善健康服务
在广州全面普及免费婚前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把产后抑郁预防诊治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针对有些单方不育或高龄产妇需要,研究医保覆盖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的可行方案。
(三)发展普惠教育体系
借鉴澳门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为市民提供普惠型教育扶助方案,避免过度注重“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受教育不平等,有效减轻市民对“生儿育女”的忧虑。
(四)让房屋回到家庭需要
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提供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款、提高商业按揭比例等,把家庭未成年子女数量作为购买经济适用房、租住廉租房的申请条件,出台住房户口对应的管理办法。
(五)兼顾企业运作市场化
给予生育女性所在企业相应的税收减免,在减免税费外,补偿企业的雇佣成本。生育相关服务可适度市场化,可考虑鼓励保险公司提供针对不孕不育及辅助生殖技术诊疗的保险产品。
相对于其他大多数城市,广州在高等教育规模上具有领先优势,市民文化程度指标靠前,显示出良好的人口文化素质基础。只要我们将文化素质优势与人口数量结合,优化人口结构,将会为未来储备更多的人才,为广州经济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发言人:李彩红 澳门新城集团副董事长、澳门妇联总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