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摘要:人才是第一资源,城市间的竞争也更多体现为人才竞争。当前,国内重点城市都在采取措施引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建议广州市优化青年科技人才工程项目体系,强化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支撑,提高青年科技人才与重点产业的契合度,巩固广州青年技能人才领先优势。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最有活力的创新主体,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促进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广州产业增长的新动能,亟待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培育,为广州重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人才储备。
一、广州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广州对青年科技人才吸引力相对不足
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和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报告显示,近年来广州人才净流入且持续增长,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稳居全国前四,但2020年流入广州的硕士及以上人才占比排名列全国第六位,与北京、上海、深圳乃至部分二线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二)青年科技人才工作体系相对不足
主要表现为对青年人才的基本盘底数尚未完全摸清,青年人才评价标准和引进体系还不完善,针对我市重点产业的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和储备政策还有待加强。
(三)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潜力挖掘相对不足
我市在校本专科大学达130.7万,居全国各城市之首,青年科技人才基数大、储蓄足。近年来,我市以“广聚英才计划”为统领,实施了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认定,菁英计划以及教育、卫生、文化、金融领域人才计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才政策支撑体系,覆盖人才成长不同阶段,遴选支持了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然而对挖掘支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加强广州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培育的相关建议
一是优化青年科技人才工程项目体系。大力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加强与国家、省重大青年人才工程衔接,建立健全广州地区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全周期激励的人才工程体系,为广州发展提前储备青年创新人才;加大对我市“菁英学子”“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等现有青年科技人才项目的支持力度,为青年人才成长的“黄金期”、事业发展的“成长期”提供更多激励和保障,让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二是强化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支撑。发挥广州开发区、南沙区“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作用,优化建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港澳青年在创业启动、创新激励、平台建设等各方面提供多元化的扶持和个性化政策兑现服务;支持、鼓励社会多元筹资资助青年人才引进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并建立灵活的成长收益共享机制;持续完善青年人才服务政策体系,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特殊需求,着力破解人才入户、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难题,优化实施人才绿卡、人才白卡制度,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营造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创新的科研环境和生活环境;加强政策宣传,创新手段向青年科技人才主动推送最新的权威政策发布和解读。
三是提高青年科技人才与重点产业的契合度。制定广州重点产业链人才开发路线图,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和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靶向引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端青年科技人才及团队;发挥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广州国际技术交易中心等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引导作用,引导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投身国家和广州地区重点发展产业;采取联合高校建立人才培训基地、组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动高校建设高水平学科等措施,促进校企合作共同参与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深度协同育人,共同支撑我市重点产业链加快发展。
四是巩固广州青年技能人才领先优势。借鉴德国“双元教育、工学结合”的先进经验,加强技工院校、基地产教融合建设,构建以技师学院为龙头、普通技校为基础、公办与民办互补、教学与科研互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培养层次和专业工种齐全、具有广州特色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对标高质量发展改善技能人才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关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四个环节,打通青年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锤炼“大国工匠”精神,为广州市提供更多的青年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