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网站
14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热烈祝贺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
当前位置: 政协首页 > 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大会发言>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 推动中医药产业...
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 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2-01-24

  广州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 

  内容摘要:广州是岭南中医药发源地和聚集地,需更好体现在岭南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地位并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打造全省中医药文化和产业高地的排头兵、先行军。为此,本文从创新广州中医药文化传播出发,针对当前存在传播系统规划不足,年轻消费者认知不够,中医药品牌经济、文化价值体现不充分等问题,着重提出运用新媒体推广广州中医药文化、挖掘广州中医药文化精彩故事、推进广州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构建广州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产业体系、加快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措施,从而构建新时代岭南中医药传播发展的新话语、新天地,推动广州中医药产业发展。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和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广东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扎实成果。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优化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路径;202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提出,加快形成中医药高地建设新格局,中医药创新发展迎来了加快推进的新机遇。 

  广州是岭南中医药发源地和聚集地,需更好体现在岭南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地位并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打造全省中医药文化和产业高地的排头兵、先行军。但目前而言,广州中医药文化传播面临缺乏系统规划,年轻消费者认知不够,中医药品牌经济、文化价值体现不充分等问题,为创新广州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议从以下方面突出重围、守正创新、自信自强,讲好广州中医药故事,构建新时代岭南中医药传播发展的新话语、新天地。 

  一、拥抱新媒体,传播广州中医药文化 

  为着力弘扬传播广州中医药文化,打造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高地,建议由市中医药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结合市国资委出台《广州市支持中医药中华老字号品牌振兴实施方案》,整合广州市中医药老字号资源,联合打造广州中医药文化品牌形象,以品牌形象对外进行整体宣传。同时,联合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头部商业平台等,引入高水平制作团队,适应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特点,制作推出一批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中医药文化新媒体爆款产品,依托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媒体平台,面向全社会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树立起广州中医药文化品牌形象。 

  二、寻找新样本,挖掘广州中医药文化精彩故事 

  透过精彩故事凸显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找准讲好中医药故事切入点,用具体、鲜活的人物故事全面立体反映广州中医药事业发展。一方面,做好广州中医药文化资源挖掘整理,摸清广州中医药文化家底,凝练推出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和浓厚底蕴的中医药典故和名家故事。另一方面,讲好广州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好故事,讲好中医药抗击疫情、救死扶伤的故事,创作融媒体作品,宣传好广州中医药。 

  中医药防治时疫自古即为济世悬壶之枢要,诸多医经名方留世传承,于今仍然发挥重要作用。屠呦呦提取“抗疟”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其灵感就来自东晋葛洪在罗浮山撰写的《肘后备急方》的记载。2020年以来,广东中医药积极参与了新冠疫情的防治工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抗疫”功效。建议以岭南中医药“抗疟、抗疫”两个经典例子为背景,组织高水平的影视制作团队,借助现代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制作拍摄1-2部体现岭南中医药浓厚文化的经典大片,向全球展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独特优势与作用,传播岭南中医药文化,促进岭南中医药产业的品牌提升,带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三、打造新窗口,推进广州中医药文化成为国际交流新名片 

  旨在以广州高质量中医药产品与服务为品牌走向世界,推动广州中医药国际交流、发展与合作,扩大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扩展广州中医药国际贸易,推进广州培育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的新业态,推动中医药文化成为服务“一带一路”交流合作的“中国处方”新名片。 

  建议借助广交会的优质平台建立每年一次的“广州时尚中医药文化节”,依托广交会琶洲展馆和广州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文化和创新产品展、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发展论坛等相关活动,搭建广东中药产业新技术、新成果的交易平台,并吸引国内外的中药技术成果到广州交易落户,吸引国际知名植物药生产企业在广州建立“总部”,打造广州植物药的总部经济。 

  四、搭建新桥梁,构建广州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产业体系 

  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我市中医药的优质旅游、文化资源、中华老字号品牌资源,搭建中医药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融通的桥梁,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产业体系,成为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医药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在大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同时,形成推动健康消费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合力,为我国和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建议通过整合和优化广东相关的中医药文化养生设施或机构,包括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等与中医药相关的博物馆系列、神农草堂等与中药材资源相关的药用植物园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广州白云山等与中医药相关的名胜古迹、广药集团等中成药制药企业GMP车间、中医医疗机构设置的“治未病”中心等,推动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品牌价值高、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区,从“健康”“文化”“创新”等角度,结合旅游产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着力设计、打造出一批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休闲的精品线路,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并通过专业的旅行社机构进行市场推广和营销,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产业的发展。 

  五、培育新人才,打造一批广州中医药“网红” 

  方向确定后,人才是关键。新时期的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不仅包括名老中医、基层中医等医疗工作者,也需要中医药宣传骨干。当今世界,传媒生态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异军突起,改变了媒体传播和发展的大环境。建议广州加快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中医药文化宣传骨干队伍,特别是要面向互联网传播,挖掘培育广州“中医网红”“中药网红”,创新传播手段,积极拥抱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模式,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移动传播平台上发出广州中医药文化的好声音,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内容丰富的形式,增强中医药文化在年轻人群的传播与普及力度。 

  六、播下新种子,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建议推动中医药科普知识进校园、进课堂,编撰面向全年龄段青少年的中医药系列科普读物,建设面向中小学生的中医药慕课平台,打通大中小学中医药科普实践资源,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中医药的新“种子”,深植传统文化赓续的基因。参照科技周的做法,增加在中小学设立中医药周,让学生分享与中医药相关的成果。依托广州高校资源集聚的特点,推出面向大学生的中医药文化创新创意大赛,以大赛作为平台,让高校学子在创作和分享中医药文化创意作品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医药,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