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
内容摘要:随着智慧城市的深化建设,出现了数据采集使用、数据融合、数据质量等问题,进一步推动数据融合和质量,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深化应用提供强力支撑,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推动市区数据融合,是优化整合内外数据资源的重要推力,是打造智慧城市数据运营机制的重要基座,是提升数字化治理效果的关键环节,是适应服务型政府升级的必然趋势。为此,提出五条建议:统一各委办部门数据归口,重视数据治理工作;打通市区一级的数据通道,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重视各级系统的运维工作,保障数据持续高效;建立数据治理的考核机制,确保系统数据安全;建设数据开放体系,助力产业生态。
随着近年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为政府治理和市民服务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随着智慧城市的深化建设,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数据的采集和使用,发生在省、市、区等不同层面,而在不同层次的智慧政府和社会治理应用中,又提出了对各层面数据融合的迫切需求,此外还包括数据的质量问题。如何更进一步推动数据融合和质量,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深化应用提供强力支撑,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一、市区数据融合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在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市政府和各区政府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新基建激发发展新动能,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广州市政府近日印发的《广州市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中提出,率先探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径,将广州打造成为粤港澳数字要素流通试验田、全国数字核心技术策源地、全球数字产业变革新标杆。广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广州市政务服务大厅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办理集成服务事项业务量21.4万件,同比增长22.8%。通过企业代办服务室、5G视频会议、在线多方协同等方式,市级代办服务队伍为760家企业的1073个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3443次代办服务,涉及年度投资总额约1714亿元,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广州市各区、各部门按照市统一标准,开展相关支撑平台建设工作,以实现广州市全市政务数据统一汇聚,常态化共享互通。例如,广州市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应急管理局、南沙区等14个市委办局和行政区域建设了数据交换支撑平台,具备数据汇聚、数据共享交换等功能。截至2020年7月底,南沙区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打通了区34个委办局和市局的数据交换共享通道,累计汇集了795项数据资源,数据总量超过10亿条,累计提供数据共享主题370余个,交换数据总估量近6.8亿条,日均数据交换量达25万余条。
在取得丰硕成绩的同时,随着智慧城市的深化应用,对数据的要求日益提高,也出现了一些数据应用领域的“深水区”问题。
(一)各级政府的数据共享问题
广东省和广州市是国内最早成立大数据局(目前的政务资源和数据管理局)的地区之一,市区政府建立了初具成效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渠道及框架机制,在数据共享方面走在国内前列。但在疫情等公共卫生安全应急响应的更高要求面前,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二)数据质量问题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深化建设中凸显的数据问题还包括数据的质量问题,其中包括:
1.一致性问题,业务系统繁多,同样的数据可能来源于不同委办局,数据口径不统一,统计口径变化比较随意,导致数据权威性不够;
2.时效性问题,数据汇聚共享不及时,层层转发,各种网络限制,在机制和技术上无法做到实时共享,数据更新周期长;
3.准确性问题,没有机制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没有长效的纠错机制,导致数据可用性较差;
4.持续性问题,由于系统、设备稳定性等各种问题(包括系统升级和停止运营),无法持续的产生和提供数据,运维和运营工作没有跟上。
广州的大数据和智慧城市建设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因此也更早地遇到建设中的深水区问题,包括数据共享的范围覆盖、数据更新的频率以及数据质量的有效性等。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这些案例只是因为防控的紧急响应需求把问题放大了,但也给后面的工作带来一个难得的改进契机。
二、加快推进市区数据融合发展的建议
推动市区数据融合,是优化整合内外数据资源的重要推力,是打造智慧城市数据运营机制的重要基座,是提升数字化治理效果的关键环节,是适应服务型政府升级的必然趋势,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一各委办部门数据归口,重视数据治理工作。制定符合我市定位的数据融合总体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广州市“数据治理”专业团队,负责数据的治理和数据运维服务,提供专业、高质量的数据服务。统筹协调市、区一级“数据融合”的建设,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建立快速协调机制,形成市、区内相关机构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合力。
(二)打通市区一级的数据通道,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在保证市级政府统筹数据的同时,通过给区一级政府“开水龙头”,保证具体执行层面得到实时和全量的数据,更好地支持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打通市区一级数据通道,避免重复采集、重复建设和孤岛现象。转变理念,从数据共享向服务共享转变,以服务的方式共享数据,提高数据的一致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重视各级系统的运维工作,保障数据持续高效。成立专业的系统运维团队,保障网络、系统服务、数据中心等的正常运行及安全。
(四)建立数据治理的考核机制,确保系统数据安全。打造“数据治理考核机制”,为数据治理提供一体化精准认知,在共享数据过程中,无需全局全量的共享信息,可将地方政府权限内的实时数据开放给地方政府。全域数据中心实时地把省级信息展示给省数据中心,省级实时地把市里信息给市数据中心,市级实时地把区里信息给区数据中心,层层分配数据治理,保障数据共享及时性、权威性、长效性,同时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
(五)建设数据开放体系,助力产业生态。在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同时,尽可能地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开放给企业和市民,让市民更大程度得到智慧城市的服务,提高使命感获得感,也更大程度提升企业的参与,打造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