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网站
14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热烈祝贺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
当前位置: 政协首页 > 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大会发言>关于完善老年文化教育配套设施建设 打造...
关于完善老年文化教育配套设施建设 打造广州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1-24

  广州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 

  内容摘要:为积极应对广州市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建议全市积极推动老年教育、老年文化娱乐、互助养老服务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面对现存的老年文化教育配套设施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管理体制落后、各级政府认识不够、社会各界宣传不足、老年文化教育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建议:一是注重规划,完善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各级服务体系;二是提升质量,打造特色教育基地;三是强化落实,抓好配套设施移交于建设关键环节;四是广泛宣传,营造老有所为良好社会氛围;五是加强师资,充分发挥“以老助老”作用。通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促进形成全市文化养老良好氛围,打造广州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养老问题逐渐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重要大事之一。2020年广州的常住人口总数超1800万,当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05.4万,占比11.41%,广州市老龄化程度加重,养老服务供求矛盾日渐突出,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养老服务有新的需求和期盼。我市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解决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健康养老问题,但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得到的关注尚显不足,也滞后于当前老龄化发展带来的时代需求。积极推动老年教育、老年文化娱乐、互助养老服务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老年文化教育体系,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的要求,也将有利于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满足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全市形成文化养老良好氛围,打造广州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广州市政府印发的《广州市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实施细则》(穗府办规〔2019〕5号)、《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设施配建指引》(穗规划资源字〔2020〕33号),明确面向居住片区人群配建老年大学等公共养老服务设施。但是,目前老年文化教育配套设施仍然非常匮乏,与政策规划的目标差距甚远,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老龄人口对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要求。 

  一、老年文化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文化教育设施影响面和覆盖面不广,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 

  在城市社区,普遍存在场所数量不足、面积过小、设施功能不齐全等现象。在村镇,几乎没有老年人文化教育场所,无法组织老年人开展经常性的活动。 

  (二)老年文化教育机构管理体制落后,不够规范 

  大部分机构的管理模式是业余管理式,即一般由退休人员兼管,谈不上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三)各级政府对老年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目前在规划建设方面相对滞后,设施移交与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和保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活动经费缺乏。 

  (四)社会各界对老年文化教育的宣传不足,老年人学习的氛围不浓厚 

  因为组织方宣传不到位,导致多数老年人对老年文化教育活动知之甚少。从需求角度来看,由于了解参加活动的渠道不多,一些老年人无法参加相关活动。 

  (五)老年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匮乏 

  时下老年文化教育机构基本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工作的教师待遇较低,导致老年文化教育没有稳定良好的师资队伍,从而无法保障教学质量。 

  二、加强老年文化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注重规划,完善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各级服务体系 

  1.鼓励更多的养老机构开设老年大学或文化活动室(目前全市共有268家养老机构)。 

  2.加强规划,合理布局。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社区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在社区配建老年大学(学校)、老年活动中心及老年文体活动场所,或通过对现有星光老年之家、颐康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微改造,配建老年文化教育设施,投入教育资源,加挂老年大学(学校)等牌子(目前全市共有星光老人之家一千多家,颐康中心179个)。 

  3.建立社区老年文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 

  (1)在资源配置方面,采取政府拨款购一点,企事业单位赠一点,发动个人捐一点,形成老年文化教育设施共建共享机制并保持设施正常运转。鼓励民间多渠道筹措资金投资老年人文化教育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 

  (2)各级政府注重宏观指导,提供政策支持;社区居委会积极协调;社区单位承担在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将图书馆、活动场地、文化馆、体育馆等向社区免费开放,方便老人就近、就地学习和开展文体活动; 

  (3)建立市、区、镇、村联合办学模式。由市老年大学与小区、村镇合作,在小区或村镇设立教学点或老年大学分校。利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颐康中心和老年大学进行互补,相互结合,共同利用有效资源开展老年文化教育活动。 

  (二)提升质量,打造特色教育基地 

  建立和完善老年大学(学校)等机构的管理制度、课程体系、教育形式,拓展教育内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广州市老年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据广州各区域的资源特点和优势,打造一系列规范化的老年文化教育特色基地作为示范,具体如下: 

  1.文化艺术类特色教育基地。结合岭南地区传统文化艺术及区域内特色人文景点,选取广州不同区域建设带有地域特色的老年教育特色基地,展示老年人乐享生活、高雅生活、艺术生活的新气象。利用自然和人文环境(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科学农庄等)优势,开展摄影艺术、写生油画、岭南风物导赏、健康科教、心灵颐养等特色教育课程,倡导重回“自然学习”。 

  2.医学保健类老年教育特色基地。依托广州优质医疗资源集聚的优势,紧密融合中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保健知识,结合岭南气候和人文特点,为老年群体传播正确的中医、中药、医学保健、家庭保健及护理等知识,并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岭南传统医学保健文化学习基地。 

  3.综合应用类老年教育特色基地。除了建设常规的实体体验中心(书法体验中心、舞蹈体验中心、摄影体验中心)外,倡导课程建设的全媒体化,推动网络教育,借助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终端,通过网上自主学习+居家学习活动,多维度地开展生活新知识的学习,让老人在家也能增广见闻。 

  (三)强化落实,抓好配套设施移交建设关键环节 

  1.各级政府应将建设和完善老年人文化教育活动设施工作纳入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加强对老年人文化教育活动设施和活动内容的规范管理,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引入老年人服务机构先进管理经验或志愿服务机制。经常组织开展老年文化教育设施建设、管理的检查评比活动,全程跟踪落实。 

  2.重视老年文化教育活动建设用地及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在城市的小区开发中,应制定政策,要求开发商兴建老年人文化教育活动场所和配套设施。在村镇,把老年人文化教育活动场所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内容。同时,在工程结束设施移交给属地街道后,采取有效措施监管有无按规划要求有效使用。 

  3.各级政府及社会要加大对老年人文化教育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经费投入,政府应进行财政经费专项安排,将建设完善老年人活动设施纳入地方财政经费预算。同时政府还要争取吸引社会资助。 

  (四)广泛宣传,营造老有所为良好社会氛围 

  1.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积极宣传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建立专门的活动宣传模式,定期发布老年人活动信息。编制老年人文化教育活动手册,有利于老年人可以随时了解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场所。 

  2.建设互助老年文化教育服务平台。打造教育培训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公益资源等联动机制,积极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促进互助性养老,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带动高龄、失能老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3.鼓励老年学习爱好者自发组成自主型老年学习团队。彼此之间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人际联系,实现群体价值,提高团队内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 

  (五)加强师资,充分发挥“以老助老”作用 

  1.培育发展老年文化教育方面专业化、热情高、服务好的师资队伍。在社区内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思想好、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群众,热爱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工作的骨干。 

  2.充分发挥社区中老党员、老干部、老文化工作者、老文艺工作者和老体育工作者等有一技之长老人的作用,组织和动员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3.联合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社工服务机构或有关行业组织,建立老年文化教育师资和志愿者队伍,开展老年照护人员和志愿者培训,动员社区开展邻里关怀、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