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广州市委员会、台盟广州市委员会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植根于广州的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数以万计军事和政治人才,被誉为“中国将帅的摇篮”。作为国共合作的最早成果,黄埔军校现已成为联结两岸的情感与精神纽带,更是世界华人华侨普遍认同的民族精神文化符号,黄埔精神更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促进国家完全统一大业的宝贵财富。
作为广州特有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在建校百年高规格纪念之际,我市应抓住机遇,发掘黄埔文化对开发我市文旅产业的巨大潜力,谋划开发好长洲岛与琶洲东区,实现黄埔文物价值、统战载体价值与城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有机统一,引领大湾区文化建设,提升广州国际影响力。
2024年6月,黄埔军校将迎来建校100周年纪念的高光时刻,预计一系列高级别纪念活动将全面展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广州必将成为关注焦点。
【问题分析】
一、黄埔军校旧址景区开发建设滞后
景区已入选文旅部“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但历史资源未能有效开发利用。长洲岛整体定位几经演变,含混不清。岛内景点较分散,村落纵横,交通落后,与全市红色景点线路安排不便,对游客吸引力不强。除“陆军军官学校”大门外,纪念馆“镇馆之宝”不多,展馆与展品设计缺乏特色,展示形态单一,深度体验式产品少,艺术气息不足。
二、区域交通规划及城市更新滞后
长洲岛对外通道单一,用地布局分散,环岛道路难以贯通。进出岛交通体验极差,对外公交较少,驾车须高速长距离绕行。岛内路网混杂,无主干道,人车混行,狭窄拥挤,辨识度低,停车场不足。
图1长洲岛交通滞后
长洲岛用地权属分散,城市更新工作推进缓慢,难以形成连续完整的历史风貌区。岛用地由耕、林、军、工、商、村建和居住用地等构成,涉及权属107个。新旧建筑混合,建筑密度偏高,大量新建与无序建设对历史风貌破坏严重。可规划用地少,近年纳入改造用地184公顷,三旧改造缓慢,社区环境陈旧,商业层次低,公共服务欠佳。
图2长洲岛用地权属分散
三、景区旅游消费附加值低,未形成旅游产业
黄埔拥有三个国家级资源平台,这在全国红色景点中独一无二。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黄埔军校旧址建筑群具备极高的文化保护与传承价值,所蕴含的杰出普遍价值、历史案例为世界认同,更是很多商界人士追求的人格图腾和管理标杆。黄埔军校同学会为中央统战部直管的爱国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国内外黄埔同学的纽带和桥梁,黄埔论坛为我国统战系统高规格论坛之一。
而景区只是普通AAA景区,除了短暂参观学习,没有形成会议、深度体验及文娱消费等产业,同时市民游客对黄埔论坛、黄埔军校同学会认知度不高。而军校所具备的世界文化遗产潜在价值也没有发掘出来。
与全国红色标杆景区相比差距显著。国内如嘉兴红船、井冈山、革命圣地延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河北西柏坡等大型红色景区,均已形成参观、会议、深度学习体验及文娱消费等产业链,游客停留多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明显。
四、同属黄埔品牌的两个景区未协同发展
长洲岛和黄埔古村等分属黄埔与海珠区,加上水道阻隔,其共有的黄埔品牌未能形成品牌优势。各自规划发展,导致景区游客资源不能共享,投资严重不足,文创产品少,消费层次低,市民游客对两个黄埔景区辨识度不高。加上涉及央企、军产等权属,尽管景区紧邻广州塔-琶洲商圈、大学城、黄埔CBD、国际创新城、金融城、珠江新城等最重要城市功能区,人口稠密,至今仍为开发洼地。
【对策建议】
树立新的历史发展观,使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功能有效结合。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优化用地结构,改善环境,寻求发展机遇,并在发展中保护与发扬红色革命文化、统战文化、岭南水乡文化和传统古村落文化。当下,广州地铁七号线二期长洲等站点的建设,为长洲岛利用中心区位优势全面开发奠定得天独厚的硬件条件。
一、谋划“世界黄埔”文旅城项目
(一)双区联动力促创新发展
建议黄埔区与海珠区开展合作,将长洲、深井、洪圣沙与琶洲东部(环城高速以东)合并运作,谋划“世界黄埔”文旅城项目,设立专业管理机构,统一规划、招商、建设与运营,建设世界级文商旅融合集聚区,打造“一江两岸三带”的文化高地、人文生态交融的珠江国际慢岛产业升级版。目标是唱响大黄埔,做大文旅业,改善环境,造福群众,成为广州塔-琶洲岛商圈一翼、黄埔CBD一员。
开展国土规划评估与调整,摸底可收储土地。与各用地主体探讨更新与置换方案,尽量扩大开发用地规模。升级改造古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彻底解决旧村格局。
本文提出“世界黄埔”寓意是,黄埔军校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民族独立贡献卓著,黄埔精神为两岸及全球华人普遍认同;海丝文化展示中国与世界文明互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面向世界的新黄埔高质量开放,“全球黄埔一家亲”激发全球华人华侨报效祖国,为民族复兴作贡献。
(二)建设黄埔大会堂
报请中央统战部、黄埔军校同学会与省市共同立项建设,作为黄埔论坛永久会址,申请为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联络处(含各省机构)。堂前立地标性黄埔纪念塔,以纪念黄埔人的牺牲与功勋。
主要功能有:论坛召开时与承办城市举办双会场;承办全国政协系统、统战系统及各民主党派的调研、参观学习及会议会展等接待任务;省、市重要会议与接待活动的“城市会客厅”,黄埔后裔聚会、台青台企投资与商务接待场所;承接全国各地红色旅游团体参观、学习体验及培训等活动;配合琶洲会展中心的会议活动。
(三)在国家统一安排下,主动作为,办好百年大庆活动
推进景区改陈布展项目,融合奋进新时代思想,突出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题材。
对标《建国大业》创作黄埔主题主旋律影视作品,宣扬黄埔将领、共产党人卓越贡献,开发黄埔群星IP周边文创产品。
开发“黄埔”游乐游戏产品平台。黄埔素材与黄埔人,能激发创作者与玩家无穷的乐趣与想象力,可在区块链、VR/AR研发、感知交互、渲染计算等技术与场景应用上寻找发展机遇,发展新一代数字经济。
(四)开发大型商业游乐综合体项目及主题公园
以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打造国际一流文旅品牌。引入世界级游乐品牌运营商开展合作,开发黄埔历史与人文资源,建设沉浸式、民俗化游乐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黄埔IP素材设施,配建酒店、商场、影城、餐饮及文创等,实现观、玩、购、游、娱、住一体化,与太古仓、天字码头、珠江新城等联动开发水上游览线路。
建设国防公园、海丝文化公园。展示现代国防新成就,弘扬黄埔精神,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将黄埔将领及共产党人事件、海丝奇遇等题材以故事化景点及5D技术再现,设计参与性强的项目,并融入演出、夜市、展览、儿童游乐等功能,让游客流连忘返。
(五)通过建设文旅城项目,高质量完成区域城市更新
将城市更新全面融入产业发展当中,吸引千亿级投资,建成世界级生态滨水城区。并在珠江前、后航道交汇处建一座寓意百年黄埔的观景摩天轮,夕阳西望,可将壮美无比的广州城尽收眼底。勾画的城市天际线,与黄埔CBD隔江相望,与珠江新城、琶洲商圈遥相呼应,成为广州城市新封面。
二、规划立体交通,缝合长洲岛附近珠江两岸三地
“世界黄埔”文旅城项目跨越黄埔区和海珠区,并与番禺区隔江相望,为此应规划连接三地的立体交通。
图3规划立体交通示意图
(一)保留珠江航运功能,以隧道为主规划建设连接通道
汇彩路隧道,规划连接三溪站汇彩路与新港东路市粮地块路段的珠江隧道;新港东路隧道,规划新港东路与长洲岛的官洲水道隧道,连接两景区;鱼珠隧道,规划从鱼珠东路到金洲北路附近的珠江隧道,打通长洲与黄埔区过江通道;化龙隧道,规划连接长洲地铁站附近下穿后航道到化龙的隧道,打通长洲岛与番禺区的连接,并在深井、长洲岛和洪圣沙间狭窄水道上根据路网安排架设桥梁,连为一体。
(二)延长八号线
从万胜围站沿新港东路向长洲延伸,在黄埔村、江边、军校附近设三个站点,并与七号线形成互联互通。
三、为黄埔军校旧址建筑群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成立市级专班,制定世遗规划,深入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及评价要求,充分利用黄埔军校同学会及海外黄埔后裔资源,共同推进军校旧址建筑群及周边历史风貌的保护、利用与提质升级。广泛搜集高价值展陈文物,并开展历史角度的普遍价值研究、环境整治等工作,尽早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争取2024年能提交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申请,以实现黄埔文化最高等级的保护与传承。
发言委员:刘根生 广州中源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