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网站
14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热烈祝贺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召开
当前位置: 政协首页 > 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大会发言>健全中小学科技教育机制 为广州建设科技...
健全中小学科技教育机制 为广州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培养后备人才
   
发布时间:2023-01-06

  民进广州市委员会、农工党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 

  内容摘要: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必须从小抓起,抓好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本文对我市中小学阶段科技创新教育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科技教育合力、场地资源和师资不足问题,提出健全科技教育机制,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教育生态;健全资源整合机制,拓展社会场地资源;健全师资统筹机制,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建设三方面建议。 

  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指出“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必须从学生抓起,启迪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夯实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要紧密围绕广州市“制造业立市”和“科技创新策源地”目标定位,不断健全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机制,为广州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培养创新后备人才。 

  一、广州中小学科技教育开展情况 

  近年来,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一是顶层设计完备。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管理办法》《广州市教育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中小学校科技教育提供了有力指导和政策支持。二是科创活动丰富。开展科技进校园活动,每年举办大量科普进校园活动及科普基地和高新企业研学活动,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创新领航”科普课堂公益项目,邀请院士、专家学者进校园。持续举办专项比赛和训练营活动,举办航空模型、机器人、信息学竞赛等科创比赛,每年举办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开展学校科技教育成果交流展示活动。支持中小学校积极开展STEM、创客教育实验,为培养工程技术领域“能工巧匠”打下扎实基础。三是科创比赛成绩卓越。在2022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中,广州获得全部20枚金牌中的6枚,其中2枚来自华南师大附中、广东实验中学等省属中学,4枚来自广雅中学、广大附中、广州外国语学校、七十五中等市、区属学校。 

  二、当前中小学科技教育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一)教育合力不足,教育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缺少主管机构开展科技教育管理和研究。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没有专门机构统筹指导科技教育教学,对科技教师教学进行有效指导和培训。二是社会面参与不足,如截至2021年底我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万家,拥有各类公园逾1200个,但是参与到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企事业单位还比较少。三是教育评价倾斜度不够。在政策导向上,2021年出台的《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中,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对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评价缺失;在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上,集中于学校的工作机制、人财物管理、校园安全等,缺少对科技教育开展情况的评价,导致学校重视不足。 

  (二)场地资源不足,社会资源有待挖掘 

  社会科普场地资源整合不足。从类型来看,2021年度经认定的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含限期整改的)共94家,其中包括科技场馆类14家、公共场所类7家、教育科研类41家、生产设施类31家和信息传媒类1家,公共场所类和生产设施类(企业为主)相对较少。从数量来看,相较于全市173.4万中小学生、1537所学校,生均占比低;与上海(314家)、北京(217家)、成都(173家)、深圳(125家)相比,数量偏少。 

  (三)专业师资不足,师资力量有待整合 

  师资配备是影响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校内专兼职教师严重不足。各级各类学校很少配备能够开展STEM、创客教育等教学的专职科创教师,义务教育阶段多为学科教师兼任,兼职教师教学负担重且多数不具备创新意识和科创教学能力,难以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科创潜力。我市通过组建若干科学导师团队指导提升中小学校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教育水平,如在2022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获得金牌的4所市、区属学校均是与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创客团队开展合作,但该形式集中应用于高中学段比赛项目。 

  三、健全中小学科技教育机制的建议 

  (一)健全科技教育机制,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教育生态 

  一是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机制。成立市、区两级科技创新教育指导中心,推动中小学校成立校级专项工作小组,推动各类场馆、公共场所、企业等参与到学校科技教育工作中。二是落实激励机制与评估督导。把科技教育教学水平、科创重点赛事成绩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把科技创新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对在科创教育中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予以表彰。 

  (二)健全资源整合机制,拓展社会场地资源 

  一是修订《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制定科普基地分类管理标准,加大对认定基地的扶持和表彰奖励力度。二是实施基地分类管理。全面调研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学需求,结合基地分类情况,着重拓展相关场地资源。三是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征集活动。着重挖掘学校、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园等单位资源,对建设标准基地予以指导;引导有场地的科技企业将展厅建成科普场地。挂牌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形成各类社会资源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生态,举全市之力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 

  (三)健全师资统筹机制,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推动学校配备专职科技创新教师。加大对科创教师的保障力度,探索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的标准,畅通科创教师的职称晋升通道,提高教师积极性。二是加大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将科技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三是引导专家学者、科研院所及企业骨干、专业创客团队进校园,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指导工作。用好退休科技工作者的资源,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发挥退休专家余热。 

  发言委员:张艳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