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广州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
内容摘要:广州正面临速度快、规模大的人口老龄化浪潮,但现有住房、小区、公共服务、道路等硬件设施,基本上是年轻社会建筑设计理念的产物,难以适应老龄社会的需要,住宅建筑和居住区的适老化改造亟待进行。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先后发文支持居家适老化改造,而广州市适老化改造行业目前仍以政府采购为主,市场化活力不足。同时,行业市场主体不多,产品种类稀少,适老化改造市场规模未有明显提升,尚未形成包含适老化评估、方案设计、建材产品、生活用具及房屋改造等丰富内容的产业链。建议深入培育、激活适老化改造产业,持续推动适老化改造的市场化发展,保障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安全,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品质,同时发挥广州巨大的适老化改造市场空间和潜力,为广州发展注入新元素,促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广州正面临速度快、规模大的人口老龄化浪潮。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末广州市户籍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18.27%,超过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进入标准(10%);其中越秀区、海珠区及荔湾区户籍60岁及以上人口占本区户籍人口比重均超过20%。根据广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2022年《广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广州人口老龄化将进入快车道,老年人口比例将不断提升。广州市现有住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等硬件设施,基本上是年轻社会建筑设计理念的产物,难以适应老龄社会的需要,住宅建筑和居住区的适老化改造亟待进行。
中国现有400亿平米的旧建筑,改造市场规模高达15万亿元,住建部的指标反映,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直接市场份额是3万亿元,颇为可观。由于横跨养老、家居装修两大领域,适老化改造可为众多市场主体,如开发商、设计院、建材产品平台商、老年产品的供应商、装修公司,以及社区养老服务商等提供商业机会。早在2020年,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产业扶持,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培育居家适老化改造市场。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广州市适老化改造行业市场主体并不多,产品种类稀少,适老化改造市场规模未有明显提升,尚未形成包含适老化评估、方案设计、建材产品、生活用具及房屋改造等丰富内容的产业链。
一、存在问题
目前,由于广州缺乏适老化设施的存量住宅体量大,适老化改造消费意愿培育不充分等诸多原因,我市适老化产业未能得到充分的激活和发展,无法回应庞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本地尚无知名度较高的行业企业或者产业集群,在家装商场甚至难寻适老化产品的踪影。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宣传推广不足,市民认知度有待提升
目前,我市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支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多数不符合政府补贴条件的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及家属尚未正确认识居家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的重要性,整个市场的需求尚未被激发。同时,公共环境和商业运营体的适老化设施并不常见,导致很多适老化改造的内容和效果不为多数人所知,市民对适老化改造存在认识误区。
据调查,市民对居家适老化改造普遍缺乏认知。部分受访者认为适老化改造无实际效用,浪费钱财;部分认为改造简单等同于装修,工程量大,且会与现实居住产生矛盾,耽误时间;部分认为费用可能太高,无法负担;部分认为适老化改造会让居住者产生过重心理负担。
另一方面,有受访者反映,自身虽存在居家适老化改造的需求,但缺少了解适老化改造内容及效果的渠道,不清楚如何实施开展。一是线下无法接触到专业机构及解决方案。在大型的家装市场或建材市场,如居然之家、宜家家居等,难以寻觅适老化改造产品及改造方案。二是线上信息局限,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市场教育。在淘宝等平台搜索“适老化改造”,结果基本为扶手等高度同质化产品信息,在58同城则显示无相关广州本地服务内容。
(二)规范标准缺乏,产业发展指引有待完善
适老化改造服务体系目前缺少顶层设计,导致综合评估、适老设计、改造实施、产品适配、持续服务等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产业链难以深化发展。同时,更多居家适老化改造行业产品和服务,仍处在缺乏规范和标准的状态,各项具体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
广州市在2021年推出《广州市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但该方案主要用于指导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收入困难家庭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并没有对适老化改造整个产业发展作出整体指引、规范以及整体标准体系的搭建。
(三)消费驱动不足,市场活力有待激发
在社区、住房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大量居住项目的建造仍主要处于提供住房以满足居住需求的基础层面,未从适老化的角度考虑房屋的装修、设计,对于适老化缺乏深刻理解。同时,当前多数适老化改造项目均是由相关部门发起决定改造区域和项目,进行项目招标,购买改造服务。市场主体在此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根据相关部门的方案进行改造。被动的处境、市场化发展路径的不健全,扼杀了市场活力。很多市场服务商参与到适老化改造项目中,其利润点都在于相关部门提供的改造补贴,缺乏对消费者实际需求的深入研究,进而不断优化、提升产品和服务,导致其产品及服务难以获得个人消费者的认可。
二、对策建议
广州采取“9064”的养老服务模式,即90%的老年人将选择居家养老,6%的老人依托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这一“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决定了大部分老年人将在家庭、社区养老。深入培育、激活适老化改造产业,持续推动适老化改造的市场化发展,一方面可保障广州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安全,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品质,对广州培育老年人友好城市有积极深远意义;另一方面有助于整合养老、家居装修两大产业资源,发挥广州巨大的适老化改造市场空间和潜力,为广州发展注入新元素,促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建议如下:
(一)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全流程产业链
1.确立牵头责任部门。与医疗、教育事业一样,适老化改造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鼓励。建议由住建部门牵头,统筹我市适老化改造产业生态培育工作,科学制定长期目标、近期目标、行动时间表;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推出产业扶持政策,在产业起步阶段提振消费端和供给端的积极性和活力。
2.引导产业各方协调发展。组织开发商、设计院、建材产品平台商、老年产品供应商、装修公司、社区养老服务商等行业参与方就产业发展、生态合作开展研讨交流,逐步出台适老化改造产业的指导意见、管理办法、指南及监管制度等文件。
(二)注重“体验式”宣传,积极培育消费意愿
3.制定面向公众的适老化改造指引。建议民政部门或住建部门牵头,为我市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内容和方向作出科学性指引,在小区道路设置、区域划分、景观绿化、照明、标识、无障碍设施、公共走道扶手及座椅、楼梯、电梯、室内动线设计、睡床、厨房、卫生间、阳台、空调、电源、健康检测设备等方面,通过免费派发小册子、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告知居民适老化改造的具体内容及效果,加强宣传。
4.设立居家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建议在社区颐康中心、颐康站等接近适老化改造消费者或最终用户的场所,引入优质适老化改造产品和服务供应,共同打造适老化改造居家样板间,长期对市民开放参观。
(三)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大力扶持产业发展
5.激活消费端可持续支付意愿。适老化改造能否真正落地,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形成可持续的支付模式和消费群体。建立社会筹资为主、财政资助为辅、多方出资的资金筹措机制,为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通过发放消费券、消费贷优惠利率等方式,鼓励中青年为家中的老年人实施适老化改造。鼓励和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适老化改造,为低收入家庭募集适老化改造资金。
6.支持适老化改造产业加速发展。通过政府奖补措施,积极将我市打造为适老化改造的产业高地,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引导室内设计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参与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行业标准的制订,积极引导我市高校相关专业与适老化改造行业、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研制、开发适合我国家庭和老年人的适老化创新产品,尤其注重智能化产品开发。用好“老博会”等平台,加强对我市适老化改造行业、企业的宣传推广。
(四)加快公共环境改造,营造老年友好环境
7.结合老旧社区改造打造适老化社区环境。适老化改造不仅仅应针对老年人住宅,更应针对其所生活的社区环境,从而鼓励老年人自主融入到整个社区、社会生活中,享受全面的社会服务。建议选取试点区域,结合老旧社区改造等工作,引入国内外优秀区域适老化改造的经验,全体系试验社区适老化改造,打造出老年人友好的社区环境,探索出适合我市的区域适老化改造方案,适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8.推动公共环境和商业运营体改造。建议在部分公共空间和商业运营体推进适老化设施建设,满足老年人的出行和使用需求,亦可提升广大消费者对适老化改造内容、效果的认知,逐步培养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习惯。
发言委员:胡育新 广东启源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高级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