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网站
14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热烈祝贺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召开
当前位置: 政协首页 > 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大会发言>依托空铁双枢纽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开...
依托空铁双枢纽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开放新平台
   
发布时间:2023-01-06

  广州市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员会 

  内容摘要:花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大型空铁双枢纽所在地,汽车、临空、皮具、化妆品、智能电子等产业基础坚实,发展区位优势突出。为推动广州北站枢纽能级提升,支持花都打造广州发展的北部增长极,带动粤北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市政协城建委联动省政协人资环委、花都区政协组织三级政协委员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4条对策建议:一是推动空铁双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打造世界级综合门户枢纽;二是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枢纽型经济体系;三是强化推进港站城融合发展,建设世界级航空都会;四是优化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一、机遇与挑战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向空而强”是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提升城市位势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大型空铁双枢纽所在地,花都拥有白云机场和广州北站两大交通枢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国内外激烈竞争,广州要在全球竞争中走前列、持续巩固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巩固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地位,必须激发空铁双枢纽“动力源”作用,顺势而为在白云国际机场周边布局湾区国际开放新平台,构建空铁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将白云机场周边打造成为新增长极。 

  (二)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开放新平台恰逢其时、前景广阔 

  从交通能级来看,广州白云机场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同时白云国际机场周边25公里范围内集聚了广州北站、广州国际港(大田站)、花都港等丰富的空、铁、水、路等交通资源,形成了畅通湾区、联动泛珠、辐射东盟、面向全球的世界级综合交通体系。在近距离的国土空间内,集聚如此丰富高端的资源要素,在全国、全球都极为罕见。 

  从产业空间来看,空铁枢纽周边枢纽经济发展基础坚实。空铁双枢纽所在的花都区实体经济基础坚实、先进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空间潜力巨大,拥有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平台,可以为打造大湾区国际开放枢纽提供广阔空间。 

  从要素功能来看,广州空港经济区产业要素加速集聚。近年来,广州空港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级平台,实现高速发展,总部商务、临空制造业、飞机关联产业、航空运输、跨境电商等临空产业加速集聚,高质量发展协调性指数、国际开放指数等重要指标均位列全国临空经济示范区首位,完全有条件、有实力、有前景发展成强大的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三)空铁协同、相互支撑的交通体系仍需提升完善,交通枢纽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广州北站集京广铁路、武广高铁、广清城际、地铁九号线等普铁、高铁、城际、地铁线路于一体、功能齐全,起着为白云机场输入周边城市以及省外客流的重要作用。2021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4025.7万人次,广州北站同期客流仅为467万人次,两者现状枢纽能级不相匹配,广州北站站房改造、广中珠澳高铁、贵广高铁联络线、广清永高铁、广花城际广清联络线等空铁一体化发展水平所依托的重点项目推进速度尚需加快,临空经济发展水平与北京大兴、上海虹桥、伦敦希斯罗、巴黎戴高乐等世界一流机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对策建议 

  世界级机场所在地区发展高质量的临空经济基本遵循“建强枢纽-壮大枢纽经济-全面引领开放”路径,历经“交通枢纽-经济枢纽-开放枢纽”等阶段。我们应当借鉴世界一流国际开放枢纽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空铁双枢纽优势,将以花都为核心的北部区域打造成为发展新增长极,为广州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坚持支撑。为此建议: 

  (一)推动空铁双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打造世界级综合门户枢纽 

  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州的定位和要求,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当前正值白云国际机场三期建设、广州北站站房扩建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应乘势推动空铁一体化融合发展,为广州高质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1.建议按照市政府部署,在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落实隧道预留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广州北站至白云机场空侧捷运专线申报立项,提升“机场+北站”融合发展水平;2.加快推进广中珠澳高铁项目立项建设,并将广州北站二期站房及广州北站南北两侧落客平台工程纳入广中珠澳高铁一体实施、同步建设,推动广州北站一步改造到位;3.在前期沟通一致的基础上,争取省发改委将广宁联络线(肇庆广宁-广州北站)作为贵广铁路联络线推荐方案,并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4.加快完成广清永高铁(广东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争取湖南省早日确定项目湖南段建设方案,推动项目早日动工建设;5.按照省、市政府关于尽快实施广花城际广清联络线建设的部署,在调整《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时将项目纳入其中,并尽快确定项目涉及方案;6.系统调整城际铁路与高铁线位安排,高效推进广州北站武广场扩建项目,建议近期城际铁路先按3台5线组织运营,远期随广清永高铁建设同步还建城际股道。 

  二是建立一体化运行的管控体系和指挥协调机制。建立一体化交通中心,将已有的航空、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等各种交通方式实行一体化运行管理,更大程度实现对外交通、市内交通紧密衔接、集中换乘和配套公共服务功能等在一体化运行管理下高质量组织实施。 

  (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枢纽型经济体系 

  根据国际航空运营经验,一个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针对白云机场周边产业集群不够、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缺乏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等短板,建议:一是做强存量。依托机场周边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壮大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皮革皮具、化妆品、声光电、服装、定制家居等时尚产业数字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二是做大增量。依托白云国际机场,以及机场周边广阔的产业空间,高水平规划建设临空数智港,谋划空间布局、创新招商机制、强化产业导入,积极争取高端航空材料、飞机维修、航空货运、生物医药、商务会展等领域龙头企业在机场周边布局,做大做强临空高科技制造、航空物流、高端临空服务业,使临空经济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三)强化推进港站城融合发展,建设世界级航空都会 

  白云机场周边地区城市风貌与世界级机场枢纽的形象要求存在差距,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生活服务等与国际接轨的配套设施相对匮乏。建议加快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从规划布局、城市风貌、公共空间等多方面入手,前瞻性地做好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的匹配,引入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医疗服务机构,加快布局一批重大文化体育项目,打造若干国际化精品社区,持续优化区域经济、知识和规则一体化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环境,营造近悦远来、安居乐业的优质生活圈。 

  (四)优化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开放新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作,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建议在广州市层面,建立市领导牵头的统筹协调机制。成立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广州空港委、白云区、花都区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和资源要素上的协同联动,统筹推进打造国际开放枢纽;及时跟踪政策动态,持续加强向上对接,每年列出一批重点事项清单、重点项目清单,以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建设支撑大湾区国际开放新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议争取在省层面,建立广州市牵头的联席会议机制。借鉴北京、上海等兄弟城市做法,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佛一体化、广清一体化契机,研究搭建广州市牵头、省级机关、周边城市联动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共同制定出台大湾区国际开放新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分工、年度工作安排、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在广州常设秘书处,依托沟通平台重点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