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以AI通用大模型为智能基座,加上智能算力和高质量数据构建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将以各种垂类模型来赋能“千行百业”。
“广州具备‘造车建城’和文创教育等优势产业的独特优势,是赋能‘千行百业’的垂类模型研发应用之沃土。”1月15日在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常务副会长、中科科创首席执行官谢勇,代表广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发言表示。
广州市政协委员谢勇。
但他也看到,广州仍面临科学精准地引进和培育在“百模大战”中胜出且适配广州产业应用场景的通用大模型的专业性挑战,存在公共智能算力、场景化应用、金融支持及专业人才等方面不足。为此,他从三方面提出多条建议:
一是“引头部、建中心”,发挥政府规划、市场起主导配置资源作用,引导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垂类模型生态创新中心;二是“活载体、施补贴”,利用市区国企载体空间,建立AI垂类模型创新发展产业园区,强化普惠算力供给,吸引一批优秀垂类模型开发企业和应用服务企业落户广州;三是“优生态、强领导”,设立AI基金,针对引进广州的优秀通用大模型公司及垂类模型创新项目,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撬动社会资本和发动社会力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和人才培养强度。
针对广州本地缺少优秀通用大模型的现状,谢勇建议发挥专业机构深度行研优势和国资平台的资金优势,以投促引,筛选并引进自主可控技术研发实力强、契合广州先进制造与文创教育等优势产业适配性高、开源生态建设优、已获备案许可和已获得知名机构多轮投资认可的2-3家通用大模型企业落户广州。
谢勇还建议,在广州科创母基金总盘子中设立规模10-20亿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投母基金,吸引全国优秀创投基金管理人申请母基金发起AI产业链子基金,通过专业机构引导社会资本,放大形成覆盖AIGC全产业链投资的百亿级“人工智能创投基金群”,支持真正优质的人工智能产业垂类应用项目扎根广州。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